而在今年,迎來全面大豐收,又隨即開始為‘穀賤傷農’而擔憂起來的關中百姓,才總算是明白了治粟都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官署;
宏觀調控糧價,又是多麼有利於窮苦農戶的善政。
——前年,關中大範圍歉收,治粟都尉透過售賣平價糧,將糧價死死鎖定在了百錢,乃至七十錢以下;
這確保了關中絕大多數農戶,都能買得起足夠整個家庭半餓不抱的熬過那一年的糧食。
而今年,關中全面豐收,治粟都尉也還是站了出來,毫不遲疑的發出通告:以每石四十錢的價格,無限量購入糧食!
四十錢一石,雖然較去年,乃至往年的糧價都稍低了些,卻也還是讓整個關中,都被一陣歌功頌德的讚歌所籠罩。
——開什麼玩笑!
——四十錢一石,還是無限量購入,還要什麼腳踏車?!
這要是放在過去,來這麼一場大豐收,那關中的糧食商人們,指不定鼻孔要昂的多高!
諸如‘今年關中不缺糧食’啦~
什麼‘愛賣不賣,你不賣有的是人賣’啦~
甚至是‘我家倉庫快滿了,要賣就抓緊,過期不候’之類的話術,都會成為糧商們從農戶手中,壓價購入糧食時的說辭。
在某些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某個農戶,因為實在賣不出手裡的糧食,便只得到處奔走,求爺爺告奶奶,甚至是送禮疏通關係;
為的,卻只是把手裡的糧食,以勉強不算白菜價的價格賣出去。
賣糧都需要求爺爺告奶奶,乃至是走關係送人情,量具、運費,乃至是交付幣種等彎彎繞,自然也就是題中應有之理。
但現在,有少府治粟都尉在,一切,就都回到了正常的軌跡。
——糧商們,並沒有因為今年的大豐收,而端起‘糧食紅利’的架子;
如往常般,提前和農戶聊好價格,又在秋收當天派去運糧的車馬,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整個關中近百萬戶農戶,四萬萬餘石糧食,少府治粟都尉明明連三分之一都沒吃下,但糧價,卻被‘治粟都尉’四個字,穩穩頂在了四十錢以上的價格。
簡單來說:治粟都尉的存在,讓糧食豐收的紅利,真正落到了辛勤的農戶手中,而不是被糧商米賈,以及商賈背後的權貴所分食。
而在這‘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而且是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好的微妙時刻,匈奴人十數年,乃至數十年未曾有過的大規模入侵,無疑是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泛長安’地區,引起了巨大轟動······
“嘿!”
“要俺說,都忍了這麼多年了,早就該跟小娘養的匈奴人幹一場了!”
“——就連家裡的娃兒,那都是不打不成器;”
“那些個蠻子,若不狠狠打上一通,它能老實?”
人群中,嘴炮黨開始發力,頓時引得眾人矚目。
待看清那嘴炮黨,是一個身高七尺有餘,虎背熊腰、滿臉橫肉的彪形大漢,眾人又各自將頭別過去,不再看向那嘴炮黨。
——和後世的嘴炮黨、鍵政家截然不同的是:如今這個時代,很少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至少在這貫徹整個社會的尚武之風影響下,幾乎沒有人,會在有關戰陣、外族的事上放嘴炮。
便說此刻,圍聚於茶肆內的眾人,就有至少九成的把握:萬一真打起來,那放大話的‘嘴炮黨’,肯定會回家拿上長弓、短劍,並前往內史自發報名,甘願成為一個運糧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