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陀最好的結局,同時也是春陀最期盼的結局,正是如天子啟所說的那般:在陽陵下建一處茅草屋,給天子啟守靈。
如果可以的話,再找族親過繼一個兒子,為自己這一脈傳延香火······
想到這裡,春陀終是小心翼翼的深吸一口氣,再試探的看了看身旁的天子啟。
確定天子啟並沒有試探自己的意圖,又做好了心理建設,春陀才字字斟酌著,為天子啟的問題給出了答覆。
“宗廟、社稷該不該傳給公子榮,這不是老奴這樣卑賤的人,所能評說的事。”
“老奴只能試著,將老奴心中的皇長子,描述給陛下聽······”
小心翼翼的一語,引得天子啟緩緩點下頭,春陀才深吸一口氣,將自己對劉榮的看法,試探著擺在了天子啟的面前。
“作為陛下的長子,公子榮對陛下、對慄姬,都很是恭順;”
“作為眾公子的長兄,公子榮和其他的公子們,也都能稱得上一句‘兄友弟恭’。”
“朝野內外,雖然很少有人誇讚公子榮,但同樣也很少有人指責公子榮。”
“從這一點來看,老奴覺得:公子榮就算不聰慧,也斷然算不上愚笨······”
中規中矩、不褒不貶的話語聲,並沒有讓天子啟的面容之上,出現絲毫表情變化;
春陀則小心試探著繼續道:“老奴聽說,漢家以孝治天下。”
“——而公子榮,並不曾有不孝順父母雙親、宗親長輩的舉動。”
“按照祖宗定下的規矩,家產的大部分,都應當是由嫡子繼承;如果沒有嫡子,就應當是由庶長子繼承。”
“——而公子榮,是陛下的庶長子,陛下,也確實沒有嫡子。”
“至於陛下,應不應該把宗廟、社稷傳給公子榮,老奴不敢評說,也根本沒有評說的眼界。”
“只是公子榮,一沒有不孝順父母親長,二又是陛下的庶長子;”
“對於公子榮,朝野內外也沒有過斥責、不滿的聲音。”
“所以,老奴愚蠢的認為:公子榮,或許並不會是一個很糟糕的儲君······”
鼓起自己畢生的勇氣,道出最後這句‘公子榮,或許不是很糟糕的儲君’,春陀終是如同一個洩了氣的皮球般,軟趴趴癱坐在地。
春陀知道:自己今天的這番話,可能會給自己召來怎樣的災禍;
但春陀也同樣明白:這,是自己的命。
從十七年前,走進太子宮,成為劉啟身邊,地位最高的太監的那一天開始,春陀的未來,就早已是命中註定。
對於這躲不過去的‘命’,春陀感到驚恐、感到忐忑;
但最終,驚恐、忐忑的春陀,也還是選擇認命。
因為認命,是春陀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