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對方站得如此之高,程諾欽佩道:“在人們眼裡,所謂中國文化是落後的、舊的等觀點,不過是對國勢衰微的想當然理論,而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真實價值,國民影從其後,所謂的劣根性不過是弱國民族的自卑心理。”
老先生深以為然:“英雄所見略同,老夫也是這般以為的,西洋人對於東洋文明的批判,不過是東洋文明發源地之中國,日貧日弱,為東洋文明劣點之標準。”
程諾感慨道:“中醫藥之爭,剛好是被殃及池魚,深層次是文化之爭,民族之爭,但中西醫不是你死我活,兩者是可以共同生存的,而且還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來老先生家之前,程諾就做過初步的社會調查,瞭解到當下的中西醫之爭的雙方目的都不怎麼單純,支援廢除方認為中醫如同孔家學說,都是舊時代的垃圾,應該如同滿清皇帝一般,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扛起“科學”的大旗。
而反對方也有藉著維護中醫,來保留封建傳統的意思,加上歐戰後引起的國人較前更為高漲的文化民族主義,拿起“民族主義”這柄雙刃劍,來攻擊敵對方。
救亡的緊迫感和振興國家的責任感,又成了他們倡揚民族文化的巨大感召力,使得戰後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發展到了最高峰。
所以這個時代不僅有“科學救國”,同樣也有“東方文化救世論”。
如果站在程諾的角度,哪一方他都不想站,真正選擇的也是勞苦大眾這一方,即便公家想照搬日本全面廢除漢醫,在地大物博的中國,龐大的人口下根本行不通。
況且這個時期的西醫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先進,但問題是這種優質的醫療資源只服務於上層人士,更廣大的人民還是得靠中醫,甚至就這也看不起病。
西醫雖好,看得見卻摸不著。
“我們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但醫療條件比較落後,全國兩千多個縣基本上靠的就是中醫,貿然廢除中醫,對於老百姓的負面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為了同胞的健康著想,中醫的重要性短時間內不會降低。”程諾緩緩道。
老先生卻搖搖頭:“話又說回來,中醫發展了上千年,雖然民眾對我們有著充分的信任,但上限已經是看得見摸得著了,但西醫可不一樣,就像是個孩子,眼下雖然走路磕磕絆絆,但它的上限很高很高,不能這麼放棄。”
程諾疑惑道:“那麼依老先生的意思是?”
老先生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我聽過章太炎先生就在貴府?”
程諾稍稍愣了下,隨即恍然大悟,原來在這等著他:“老先生,你這是不是早就打算好的了?”
老先生哈哈大笑:“這是你說的,我可沒這麼說過,炳麟的有些做法我是看不慣的,但在中醫方面,他是有些合我胃口,對於你們的醫學院,我更是神往已久啊。”
程諾眨著眼:“凡病有西醫所不能治而此能治者?”
老先生點點頭:“對,就是這個意思,沒必要在言論上與西醫爭個高低,還不如多多進行我們的醫學實踐,百年前華佗就在關羽身上動刀了,那時候還沒西醫一說,論實踐的底蘊我們可不差。”
此時的老先生一改疲態,談到後面中醫的看法後,臉上更是充滿了神采,各種精彩語句層出不窮,顯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想出來了。
想到這裡,程諾忍不住笑了:“我們科學院的一貫準則是‘專業人做專業事’,不知道老先生可否願意加入我們的隊伍,為中醫的改良做出貢獻。”
老先生等的就是這一句話,雙手撐著柺杖從椅子上站起來,沉聲道:“老祖宗從小就告訴我,說‘不為良相,但為良醫’,如今老了老了,我也就做到了‘問心無愧’,但‘良醫’二字還擔不住,差的就是這個機會。”
程諾跟著起身,莊重道:“好,中醫也好,西醫也罷,眼下他們的教育都做不到規範化、系統化以及建制化,之前還擔心章太炎先生理論雖然豐富,但實踐欠佳,如今能有老先生的加入,剛好補足醫學院短板,建立起標準化醫學醫院。”
老先生眼睛一亮:“醫學院校?程教授莫非是想著透過醫學人才來推廣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