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一劍封天> 劍行歌 第二十一章 春來未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劍行歌 第二十一章 春來未晚 (1 / 2)

王元寶得了方先生從三家祠堂“借”來的葫蘆,正待摸索著一探究竟,但葫蘆除了顏色外,皆與普通的葫蘆別無二致,龍場鎮的醫館裝藥的葫蘆,倒是與王元寶手中的有幾分相似。

看似極為輕巧的葫蘆,入手卻很重,就高興像裝滿了一葫蘆酒似的,但卻打不開葫蘆蓋子。

“王元寶,你那個葫蘆買給我怎麼樣?我出五十兩銀子!”趴在牆頭上說話的輕佻少年名叫張隋,是稗草巷中少年,與他母親相依為命,至於他的父親,聽劍器司署的閒漢說,科舉落第投河的就有張隋的父親。

王元寶頭也不抬道:“不賣,就是你把你家的宅子給我,我也不賣。”

還沒王元寶身量高的張隋從牆頭上跳下氣急道:“好你個王元寶,我家那碗飯白給你吃了!”

捱餓的滋味是最讓人難以忘記的,世間說唯有情義難忘記,儒家亞聖也曾經說過,“捨生取義也”,但他卻從未考慮過,升斗小民連溫飽尚且不能,又何談情義二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毛病,天下熙熙皆有。

一飯之恩,在飢寒交迫時,尤為珍貴。

王元寶自然不會忘記,但張隋這明顯是小孩子脾氣,過過嘴癮,他自然不會放在心上,但若是張隋真的想要,給他拿去又有什麼關係。

“這是方先生給我的,如果你想要,我再給你找就是。”

見王元寶認真,張隋忙說道:“別,方先生給你的,我就是開個玩笑,對了,莫名江裡的魚都趁著水暖浮在水上了,要不明天你跟我去釣魚?”

上巳節劍器司署停工兩天,而方先生給的葫蘆又看不出什麼奇怪,王元寶想了一下左右也無事,倒不如去釣魚:“那好,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那你可別忘了,我孃親快回來了,我先走了!”

張隋邊說邊踩著摞在牆頭邊上的木柴翻過牆去,他孃親有一雙巧手,每日裡給商家縫補些衣物維持生計,那一飯之恩,其實是張隋孃親那個刀子嘴豆腐心婦人的善心,這些,王元寶不會忘。

日出日暮,正是練拳的好時候。

王元寶把葫蘆隨手放在桌上,《憾鼎拳》的水磨功夫就是如此,日出日暮,走樁練拳百遍,即使不見長進,也不會退步,如同讀書,讀書百遍雖不能徹底吃透文章真意,但每讀一遍,總會有新的感悟。

其實窮文富武的涇渭分明就在於此,讀書是吃透道理,自然能過了科舉,登天子之堂,就是過不了科舉,也能做得一方州縣官員的幕僚,最出名的,也有許多,只讀過半部至聖先師論述的趙普安,竟也做得了一國宰輔,就連繼承之君也是由他推上權力的巔峰,學文的好處就在於此;而練武卻不同,掩飾藥食雙補,加之煉氣門道,哪個不用花錢,況且煉氣練拳都需要名師指點,這錢花得確實如流水,不花錢卻能登臨武道八境的,只憑借武運昌隆的,卻是沒有。

吃補養氣必不可少,雖然竅穴武運凝聚,但若是按著王元寶這樣一門心思苦練,終究只是個花架子。

王元寶並不知道練武修行中的門道,他想得更為簡單,練拳萬遍,即使只會一式,但只要慢慢吃透,總會有一番成就,就像是戲文字子上說的,仗劍走天涯的大俠,哪個是一開始就有絕世手段,不都是跌落谷底,遇見屬於自己的機緣,也沒有名師指點,無師自通,終究成了一代豪俠?

聖賢所言“持之以恆”大抵如此。

稷下學宮禮聖的入室弟子,掛著七十二賢上名。器的孫端,悟性愚鈍,寒窗苦讀幾十載,終日捧著至聖先師的文章研讀,死讀書讀死書,就是如此,日夜誦讀,年月不懈,竟也讀出了他自己的道理,成就了一方書院的山長,秉持一國文脈香火。

沒有人天生聰慧,落在茵席和落在塵埃裡的花是一般無二的,只不過是起點的高低不同,並無貴賤之分,但只要勤奮,即使達不到茵席之上的高度,只要努力過,所有人都一般無二。高下之分,不過是自卑而已。

這便是老和尚顧兩禪一直以來,對王元寶說過最多的道理。

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停步收拳,王元寶推開門卻沒有看見人,只有一袋米,不用想,王元寶彷彿聽到了陳越那憨厚的笑聲,還有那雙眼眸中的純澈與熱忱,古道熱腸,都說人心鬼蜮,其實真善美就在身邊,與眼前。

米袋上插著初發鵝黃嫩芽的柳枝。

王元寶收穫的不僅僅是米和柳枝,那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還有一個溫暖的春天,恰似江南的煙花三月的溫潤。

…………

森羅天下的春天,來得早晚不同,清明洲在五月吟春花花開才是春,南瞻洲是煙柳滿皇都時才是春,而皎皎洲的春則是上巳節後,天邊也有春,無盡之鄉就是天邊,森羅天下上五境的人物,經歷過三災利害之後,大抵都是要去無盡之鄉,不為別的,那蒼茫雲海中的無盡之鄉中,所存的,不只是天之盡頭,還有無盡的機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