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什麼問題?又怎麼連累到我?”
“我倒是覺得那些話很對,那報道為什麼罵聲那麼多,還不是因為報道內容照不進現實。”
“肯定現實中民眾們的實際生活,有太多地方可以反駁報道的內容,才會出現罵聲一片這種情況!”
聞言至此,梁田補充道;
“對,其實民眾們對官媒並沒有什麼敵意,也不是看不慣哪些職業。”
“而是看不慣背後不對等的資源、待遇、以及分配方式,這是對不公平、不公正的吶喊!”
頓了一下,梁田繼續講;
“簡單點說,就是現在的官媒太不瞭解基層民眾了。”
“報道出來的內容往往都脫離實際,如同高高掛起不落地!”
“官媒作為重要的資訊視窗,本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多報道一些基層民眾的困難。”
“讓基層民眾的困難被社會重視,然後凝聚社會公眾力去解決這些困難,而不是喂一碗接一碗的雞湯。”
“不然就像我前面說的,喂的雞湯多了,誰不好奇,我們光喝雞湯,那雞肉跑哪裡去了呢?別把人民當傻子啊!”
聽到這裡,李菊點頭贊同;
“客觀地說,這些來自基層民眾的評論,不見得都是壞事,他們才是社會最真實的聲音。”
“聲音的背後就是民眾們的期盼,要是官媒能認真的聽一聽這些聲音,絕對能反映出更多的民意。”
“如今的社會,確實需要報道的更實在一些,離普通民眾生活更近一些,真正落地下來,為民眾發聲。”
梁田又接回來道;
“是的,現實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基層民眾的資源很少,選擇也很少。”
“在很多地方,他們都沒有話語權,而吃過的各種苦、各種虧,承受過的各種壓力太多太多。”
“說句實話,他們過得很不好,那些吃過的虧與苦,都轉變成了自己的經驗,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所以在講大道理方面,他們才是老師,普通民眾的親身體會,永遠比那些不落地的說教更讓人信服。”
“最後希望官媒以後真的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