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翡翠礦區主要位於緬北勐拱西北部的烏龍河上游,長約250千米,寬約15千米,面積三千餘平方千米。
各個礦山不同坑口所產翡翠各具特色,質量好壞不同。
李國強的那個礦區是新礦區,和之前的幾個老礦區不同。
不過這個新礦區的質量還是不錯的。
原石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紫羅蘭及紅翡為主。一般在一塊料上有紫、紅和淡翠並存,但裂較多。
和老礦區相比有優點也有缺點。
帕崗屬歷史名坑,開採最早。
帕崗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
這的原石的特點主要就是個頭較大,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呈各種大小樂石。
還有就是麻蒙,也有人叫它烏砂黑。
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麻蒙主產區是後江,其中以幹青最著名,因為出自山脈的第四層,所以裂比較多,不過色很正;麻蒙的翡翠原石個體較大,適合用來做大型擺件,手把件,因為色正,所以做成大型擺件後好好拋光和封蠟,其價值也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打木砍,抹崗,自壁(又稱次卑),龍塘也稱龍坑,馬薩,後江也稱坎底。
這些都是一些開採幾十年的老礦區了。
不過後江礦區開採的念頭要短一些,屬於新礦區。
不過這也沒有李國強的那個新罷了。
李國強的那個礦區,他只開採了三年不到,名頭基本上就和這幾個老礦區齊名了。
礦區是李國強起的名字,李家礦區。
很俗氣,不過也算很實在。
只是現在被改了名字,被一個叫果蘭的軍閥給強佔了。
所以現在就叫果蘭礦區了。
不過人們私下裡還是習慣教她李家礦區。
張昊一行人的目的就是李家礦區,把那個軍閥趕走,要是不走那就殺掉。
反正這個礦區張昊要幫著李國強給搶回來,礦還是給他,不過要是有維度石的話,李國強就要開採出來給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