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都聽清楚了麼?邊令誠據朕所知是個說話老實從不浮誇之人,為人也謹慎小心,否則朕也不會將他派去大軍督戰。然則對於邊令誠上奏之言,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玄宗面色冷峻,沉聲說道。
群臣相互對視,無人開口說話。連楊國忠也沒有說話,因為他還沒弄明白玄宗的態度,所以他準備暗中觀察一番。
玄宗眉頭愈發皺緊,掃視群臣,將目光盯在了陳.希烈身上,沉聲道:“左相,你最近對國事從不發表意見,每上朝皆沉默以對,朕不知你心中所想。你是大唐左相,這等大事當有些見解才是,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左相陳.希烈身子一抖,戰戰兢兢的上前數步,開口道:“陛下,這個……老臣……老臣其實對此事沒什麼好說的。”
玄宗不滿道:“人人心中一杆秤,怎麼會無話可說?你這左相是怎麼當的,糊里糊塗的。”
陳.希烈咳嗽兩聲,鼓足勇氣道:“陛下真要老臣說麼?”
“這是國家大事,朕難道會隨口一問麼?”玄宗道。
“好,那老臣便直言了。”陳.希烈終於鼓足了勇氣開口道:“陛下,臣認為這當中恐怕有些誤會。高仙芝乃我大唐名將,這麼多年來駐守西域之地,開疆拓土,百戰百勝,功勳卓著。此人為人淡泊,潔身自好,素以雅名而播於天下。雖然為人有些高傲,說話有時候過於狂傲,那也是天縱奇才自有自傲之本,本心之中,高仙芝乃大唐忠臣良將。當此國難之時,陛下當用人不疑,切莫因為一些無妄的猜測而動搖軍心。老臣以為……邊令誠這份奏摺不該寫,徒然動搖軍心,並有挑撥誣陷之嫌。此事的實情,還需派人去調查才可定奪,絕不可因一面之詞而造成不利之局。”
此言一出,很多官員都紛紛點頭,他們也認為邊令誠這奏摺過於捕風捉影的猜忌,很多指控顯然是有些臆測的過分了。
“哦?沒想到你陳.希烈心中是這麼想的。那麼朕問你,高仙芝遵照朕的旨意奪回洛陽了沒?”玄宗沉聲喝問道。
“這個……沒有,洛陽失陷,這是事實。”陳.希烈慌忙道。
“他此刻的兵馬又在何處?”
“在……潼關駐守。”陳.希烈覺察出玄宗的口氣已經不太對勁了,心中越發的慌亂。
“既然這兩條是事實,高仙芝違背朕的旨意是否是誣陷?”玄宗喝道。
“這個……倒不是誣陷,不過領兵打仗時,將帥當審時度勢……”
“住口!陳.希烈,你好糊塗啊,高仙芝和封常清給了你什麼好處,讓你如此為他開脫?他雖戰功卓著,有功於大唐,但那又如何?安祿山不也曾有功於大唐麼?難道我們倒要為安祿山開脫不成?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尊陛下旨意奪回洛陽,反倒畏敵退守潼關以求自保,這難道還不是辜負了陛下的信任麼?”楊國忠突然打斷陳.希烈的話語,厲聲責問。
群臣一片愕然,原來楊相國是這樣的態度,那麼,高仙芝和封常清恐怕處境要不妙了。
楊國忠一副義正辭嚴的模樣,眼角的餘光看著寶座上的玄宗露出欣慰之色,知道自己此時的話正合玄宗之意。無數次揣摩玄宗的心理,這一次又成功了,自己可以說對玄宗瞭如指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