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年前,兒子楊銘從倫敦回來,準備過春節,卻是在軒尼詩道發生嚴重車禍,導致昏迷了三年多時間。
一直到今年年初,楊銘再次醒來。
在李玉芳的眼裡,兒子已經很久沒有離開過她身邊了。
這次,兒子即將要北上去燕京,讓李玉芳覺得既驕傲,又擔心。
李玉芳知道,兒子早就長大了,現在更是香江的華人大亨,自己作為母親,即使跟不上兒子的腳步,那也不能限制兒子的發展。
看著兒子那臉龐,李玉芳知道,兒子真的長大了!
“爹地,我有些事向你。”
“Peter,什麼事?”
“爹地,你和媽咪當年是不是在香江長大的?”
楊銘發現,自己的前身,對於父母這些問題,他居然一點資訊都找不到,這就意味著,前身的楊銘根本沒有問過父母到底是怎麼來香江的?
“我們?並不是。”
“五十年代初,粵省剛剛解放沒有多久。當時,老家還是有許多人離開老家。有的去了南洋,有的則是跑到了香江這邊。當時正好在香江有一位投靠的表叔,我也就跟著其他人來到香江。”
“到香江後,被同鄉介紹入那家英資的電風扇工廠,我和你母親都是那家英資的電風扇工廠認識,並且慢慢熟悉了。1954年,我和伱母親簡單請了雙方在香江的親戚朋友吃飯,也就算是結婚了,再過半年,就有了你。”
這一下。
楊銘似乎已經明白了。
要說父親的情況,怕是當年也算是從國內偷渡來香江發展的。
“爹地,那你是怎麼跑到香江這邊的?”
“當年,我還是年輕小夥,和現在不一樣,在安寶縣和香江的邊界,和其他人利用晚上的時間偷渡到香江的。”
楊繼榮似乎不太想回憶當年的情況。
楊銘猜測,楊銘抵達香江的過程,肯定是非常艱辛。
甚至是九死一生。
“媽咪,那你呢?”
“Peter,我四十年代的時候,父母已經帶我到香江了,並不用像你父親那樣。”
四十年代的時候,國內移民進入到香江,要容易許多了。
當年李玉芳能夠跟著家人進入香江,怕是家境要比楊繼榮的家境好太多。
楊銘知道,現在香江許多華資富豪,包裕剛,李加城,王德匯等等,基本上,都是從國內跟著家人來香江發展,或者是從國內老家來香江投靠親戚的。
“媽咪,這樣說來,外公的家境要比父親家好許多吧。為什麼你會出現在英資的電風扇工廠,和父親認識,並且戀愛?”
李玉芳一笑,她沒想到,兒子居然能夠猜測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