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發展很快,工作和生活節奏都是非常快。
一般人真的適應不了鵬城那邊的生活。
而烸子更不可能適應。
此次,烸子前來香江。
楊銘除了讓他在香江好好看看香江風景,體驗香江這一座東西方文華交匯的大城市。除此之外,楊銘還準備親自為他推薦去見金鏞。
金鏞是香江大才子,武俠家。
不過,在七十年代已經宣佈封筆,沒有再寫了。
而金鏞不僅僅是因為武俠,而且還因為《明報》的關係,影響很大。除此之外,在華人界的影響也是很大。
七十年代,他就受到灣灣那邊邀請,在灣灣那邊見了姜先生。
八十年代初,他又受邀前往燕京,在燕京也和老先生見過面。
此次,楊銘親自為烸子推薦見金鏞。
一個原因,烸子本姓也是姓查,金鏞也是姓查,但是,除了姓氏不一樣外,倆人都是大才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七十年代的時候,金鏞的長子,也是他最喜歡,最抱很大希望的兒子,卻是自樧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楊銘想到前世的烸子,也是透過這種辦法離開這個世界的。
在楊銘看來,烸子和金鏞的長子可能也有許多共同之處,或許金鏞可以幫到對方。
“烸子,今晚你就住在這裡,明天的時候,我讓人帶你去見金鏞先生。”
金鏞先生?
金鏞的武俠,在北大,甚至國內還是很出名的。
烸子中學時期,他就看過金鏞的武俠。
沒想到,現在楊爵士居然推薦自己去見金鏞先生。
“你和他還是同姓,或許到時你們成為朋友還說不定。”
當晚。
烸子在淺水灣半山別墅這裡吃了晚餐。
烸子去休息後,楊銘在書房那裡寫了一封信。
然後讓林管家派人送去給金鏞。
此時,金鏞還擔任《明報》的社長,只是很少再像以前那麼關注《明報》的事務。當然,平常他還是比較忙碌。
而今年,帝國集團突然從馬家兄弟那裡收購了《東方日報》,金鏞還是很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