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奪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第993章:先下手為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93章:先下手為強! (1 / 3)

當日下午。

巴希爾在家人的陪同下,坐車離開那家醫院,抵達莫斯可國際機場,坐上楊銘的私人飛機,從莫斯可直飛香江。

此時,香江那邊一傢俬人大醫院已經在啟德機場做好準備。

這一切,在莫斯可,甚至蘇連來說,是非常讓人震驚的訊息。

帝國集團董事長為什麼會是那樣幫助一個陌生的蘇連老人?

沒有人明白。

但是,布魯克,尤里.羅加喬夫可能還猜到一些。

即使是那樣,在倆人看來,他們為老朋友巴希爾感到高興,如果沒有楊爵士那樣的幫忙,怕是巴希爾真的死在醫院而沒有人知。

現在因為楊爵士的幫忙,巴希爾很可能會活下來。

楊銘在別墅那裡看著窗外。

霍建檸則是在身後向楊銘詳細彙報這件事。

當時,霍建檸和戈爾提起要送一個蘇連患者去香江治療,戈爾還以為巴希爾是什麼樣的人物,沒想到,讓人調查後,發現只是一個農場退休老人。

戈爾直接同意了。

“建檸,他是人才,值得我們去重視。即使此時他年紀大了,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人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二十世紀初期世界科技的高地,一開始不在美洲而在歐洲,領頭羊當屬當時的D國。

藉著先期工業革命的成果,D國不僅成為當時世界科技發展的強國,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但是科技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反作用”,這在二戰前的D國體現得尤為明顯。

D國的科技水平也直接帶動了軍工業的發展,但也極大地刺激了D國軍事擴張的野心。

D國在二戰期間之所以,能夠“橫掃”大半個歐洲,科技因素髮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D國的古斯塔夫列車炮、Go229轟炸機以及V9系列遠端導彈,這些當時最為先進的軍工產品,在二戰中曾極大地助力了D國獲取戰略優勢。

要不是1933年愛因斯坦攜全家去往M國,D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出圓子彈的國家。

關於D國的科技水平,從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中,有近60%的獎項都是由D國人獲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