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楊銘前世對於國內和M國的關係,真正處於甜蜜期的時間,沒有超過十年,也就是說,在蘇連還存在的時候,國內和M國關係還是很好。
當蘇連這個雙方敵人都不在的時候,雙方關係很快從甜蜜期到正常期。
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打壓。
在沒有蘇連這個國家後,國內快速發展,逐漸成為GDP方面的老二後,M國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扶持或者支援發展。
楊銘記得九十年代的時候,M國就有對國內的出口貿易打壓過,除了一批出口企業倒閉外,也出現一些老闆跳樓死的。
如今,楊銘和老先生提起最重要就是半導體技術。
楊銘很清楚,半導體技術關乎未來產業的方方面面,如果只是想依賴歐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技術掌握在別人的手中,別人想賣就賣,想不賣就不賣。
此時,半導體技術,早已經興起,並且開始逐漸影響到各行業,但是,還沒有像未來那麼重要。
以至於像蘇連這樣的國家,自己都主動放棄了半導體的發展。
相反,現在灣灣的新築科技園區就認識到半導體和未來資訊的重要性。
“老先生,按照我的預測,現在勞動密集型別的工廠和相關產業鏈,已經開始逐漸從東洋,高麗,灣灣,香江等地轉移到國內。”
歷史上,這也正好是那個時機。
按照灣灣那邊的想法,像這種勞動密集型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廠和相關產業鏈,怕是他們想到,這種產業鏈不可能轉移到國內。
偏偏這個時候,國內剛好開放,剛好可以接納這些大型勞動密集型大量公司。
因為他們想到這些,產業鏈是轉移到南洋那些國家的。
南洋國家也有大量的勞動力。
老先生點點頭。
他已經開始認識到,珠三角那些產業出現,他也開始感覺到。
“如果有一天,國內薪酬也逐漸提升到一定程度,即使比不上香江,灣灣,甚至東洋,高麗那些人均收入水平,但是,對於資本家來說,他們追求的即是極致的利潤,如果到時又受到歐美的打壓,那麼到時那些勞動密集型需要大量工人的勞動力的公司,必然會是重新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楊先生,會轉移到哪?”
“這一片。”
楊銘指的正是南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