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沒有立錐之地只能住在籠屋裡面的普通階層,一邊是住著半山別墅過千平方米的香江富豪階層。
可以說,就如同兩個世界一樣。
像這種籠屋,不僅僅是在九龍城寨這裡,在九龍,新界很多,特別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後的深水埗等地。
“賴先生,你們住在這裡每個月多少錢?”
“以前10港幣一個月,後來升到20港幣,一直到現在升到80元一個月,看以後還要漲,再漲我們到時都不知道搬到哪住了。”
按照現在香江的人均收入來看,人均收入一千多到幾千港幣不等都有。
像這些老人在九龍城寨這裡到底有什麼收入,楊銘不清楚,不過,他們住在籠屋這裡,一個月下來80港幣,相當於普通人月薪的十分之一,也不低了。
“賴先生,那你們想過搬離這裡嗎?”
“想,做夢都想,但是出去後,其他地方也沒有那麼便宜的地方。”賴國文無奈。
他們這些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什麼收入,也不用想什麼退休金那些。
這些人很多可能還是黑戶的,年輕都是打一天賺一天的錢,如果有餘錢還寄回給老家的親人。
“那你老家是哪裡的?”
“我老家鬥門那邊的,最早是偷渡到濠江,從濠江那裡偷渡到香江,以為香江這邊有更好發展,這輩子就那樣過去了。”
鬥門?
楊銘記得那個地方屬於珠城一片,離濠江確實很近。
有些人先偷渡到濠江,再偷渡到香江。
“那你知道老家的變化?”
“以前有和老家還有信來往,現在不知道了。”
賴國文可能不知道,現在國內珠城已經被老先生畫了一個圈,將是經濟特區之一,未來應該還是發展得可以的。
按照賴國文的情況,應該還是很早就偷渡來了。
“那你還想回去嗎?”
“楊先生,老家回不去了。”
賴國文搖搖頭。
早些年,可能還想回去,現在怎麼可能還回得去呢?
老家回不去,如今這裡又是混成這樣,加上年紀逐漸大了,怕是看不到未來的希望,能過一天是一天了。
“賴先生,那你們有什麼要求希望得到改變的?”
楊銘是楊爵士,還是太平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