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和地產業有關的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保留公攤面積的地產公司,絕對是除了帝國集團外,壟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產業。
至於藿英棟,樓花是他發明的,六十年代後受到壓制,新房幾乎已經不開發,基本上都是投資二手物業。
胡應相的合和地產是香江最大地產之一,他沒有參與到裡面,應該是考慮到取消公攤面積趨勢的問題。
歷史上的胡應相確實不簡單,他能夠在國內投資發電站,高速公路,虎門大橋那些,本來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正如胡應相說的那樣,如果不是那些白人選擇李加城,他才是最可能成為香江首富的人選。
包裕剛的主業是航運業,旗下涉及到地產業,但是規模不多,在香江統計華人地產業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把他統計進去,也就是說,他的地產業相比起他的航運業來說,規模太小(歷史上是包裕剛是收購九龍倉和會德豐,地產業才開始佔據優勢,成為香江最大的地產商之一)。
剩下最讓楊銘驚訝的是陳松箐。
陳松箐這個人也根本不考慮這些,雖然他最開始也是依靠香江鍾家透過投資房地產發展起來的。
但是,地產業對於他來說,根本不是核心,他主要做就是造勢,造人設,拼命花幾倍的價錢收購香江的公司,物業,目的是讓香江的其他資本和普通投資者認為他很有錢,以來騙取更多的資本支援。
也就是說,陳松箐是不可能真正發展地產業,即使現在香江地產業是真的很賺錢。
剩下那些,楊銘倒是覺得他們可能也看出公攤面積沒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是不想加入到這個保留公攤面積的聯盟裡面。
“老闆,這些人是真的不知死活!”麥裡思直接說道。
以前,他是挺佩服李加城的,如今,居然看到李加城就在保留公攤面積聯盟裡面的第一位名單。
他感覺李先生的投資目光沒有再像以前那樣了。
“老闆,我覺得可以把這一份名單公佈出來,讓香江的投資者看看到底是誰不願意放棄公攤面積?”李蔡信直接說道。
他最喜歡就是做這些事。
既然這些人還想偷偷摸摸在背後和帝國集團對抗,不如直接透過那些媒體公佈出來,到時那些香江投資者看到後,對於這些地產公司必然沒有什麼好印象。
馬世民等人都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
楊銘則是說道:“公開不公開,只要他們做了,別人遲早都會知道的。這些人不能說目光短淺,他們需要考慮太多。以前可以多賺很多,如果要放棄公攤面積,那就是相當於割自己的肉,還是源源不斷的割肉,作為資本家,他們當然不願意放棄。”
楊銘相信,如果上面那些名單知道明年底香江房價必定因為香江和國內,甚至國際環境變化導致的大跌,怕是這些人就不可能再像現在那樣。
很明顯,對於這些地產公司來說,認為香江房價越升越高,一時之間,沒有賣出去也沒有什麼。
楊銘很清楚,資金流對於一家地產公司實在是太重要了。
歷史上,李加城是透過和記黃埔,香江電燈公司的分紅帶來的資金流,可以讓他和長茳實業集團在八十年代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