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急迫道:“那能快點嗎?”
“行行,彆著急,你這不是小物件,典當的價格又高,自然是要小心著來。”唐裝老人不急不緩的登記好中年人的地址以後,說道:“九龍油麻地咕隆街721號,聖邦出版社對吧?”
“對,麻煩你快些通知人過去看看物件。”
“嗯嗯,你先回去候著吧,我這就通知人過去。”唐裝老人一揮手。
那中年男子雖然焦急,但也懂一些典當行的規矩,憂愁的走了出去。
等人走後,唐裝老人跟霍宗明說了幾句,便打了個電話,給一個熟悉機械裝置的人,通知那人去驗看貨物。
隨即,霍宗明便帶著霍耀文走回內院去。
等二人坐下,霍宗明倒了杯茶水給他,這才問道:“耀文有心事?”
霍宗明從事典當行二十多年,早就是個人精,剛剛他就注意到霍耀文有些不對勁,這會兒沒了外人,逐是問道:“我看你剛剛聽到印刷機,好像有什麼心事,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霍耀文想了想,說道:“嗯,最近我準備辦一家出版社,剛好在為印刷裝置的事情犯愁。”
聞言,霍宗明眉頭一皺,講道:“耀文你要開出版社?你不是在香港大學當老師嗎?”
“嗯。”霍耀文點點頭說:“我是想開一家出版社,跟學校合作出版教材書。”
“香港大學?”
“是。”
霍宗明沉思了幾秒,說道:“我對出版社不是很懂,不過今年倒是有幾個人典當印刷機這些機械裝置,我想現在出版行業應該不是很好做。”
“是挺不好做的,不過事在人為。”
霍耀文輕笑一聲,他雖說起初就是一拍腦,想辦一家出版社,但這幾天調查了一下香港各大出版社的情況。
現今最有名氣的幾家,分別是三聯書店、中華書局香港分館、商務印刷館、中和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以及明報下屬的明河社。
這些出版社,出版公司,大多是以靠印刷各類雜書、學術類書籍而聞名港島,但迄今為止還未有一家專門從事教育書籍出版的圖書公司。
這在霍耀文看來未嘗不是一次機遇。
畢竟隨著過兩年香港推行六年免費義務教育法,到時候港島內上學的小孩年輕人會越來越多,為孩子讀書購買各類的教材書籍,家長們必然是捨得的。
再加上往後香港的經濟漸漸攀升,其影響力所覆蓋的面積,將包含整個東南亞華人地區,圖書市場更是大有可為。
現在早點成立出版社,開啟名氣和銷售渠道,倒也算是明智之舉。
“嗯,說的好,事在人為!!”
霍宗明很喜歡霍耀文的這股事在人為的氣勢,畢竟做生意哪有百分百賺的買賣,只是風險或多或少罷了,他雖然跟霍耀文才第二次見面,可能感覺到這個侄孫跟霍成才不同,不僅有主見,更是有膽魄和信心。
“說什麼呢,這麼高興?”
這時,屋外面來了箇中年男人,一身西裝革履,梳著個油頭,看上去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