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子姜烈,年五十有餘。
對於普通人來說,五十多歲已將步入老年,可對於一名修者,尤其是姜烈這般的強者來說,五十歲,不過好比升起不久的朝陽,人生才剛剛起步,一身的才華等著他施展,滿腔的抱負等待著他去實現。
姜烈站在武官的最前方,高大的身軀猶若一座高山,偉岸、雄渾、不可撼動。
在眾人的矚目下,姜烈沉吟片刻,向右站出一步,行禮過後,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眸凝視著文王道,“王上,兒臣以為,以王后進食為題,不妥。”
“仙考目的是為王庭選拔良才,選擇題目,當嚴肅莊重,當與王庭大事休慼相關,不可兒戲,還望王上三思。”
文王看了一眼臺下的大王子,冷哼一聲道,“你還知道自己是兒臣啊,本王已發話,你這個做兒臣的非但不順從,還出言阻撓,是臣子君父之禮麼,那個禮部侍郎,你站出來說。”
禮部侍郎聞言額頭冷汗直流,王上、大王子他是誰都敢得罪啊,吭哧半天,沒吭出半個屁來。
文王冷哼一聲,“誰說以王后進食為題就不與王庭大事休慼相關,王后是本王的王后,王后不進食,身體不適,本王就無心朝政,你們說,還有什麼比本王不理朝政更大的事?”
“你們都說說,本王以王后進食為題,妥當不妥當?”
文王話音剛落下,一旁的御使往左一站出列道,“王上,微臣以為,以王后進食為題,乃大大的不妥。”
“正如大王子所說,仙考是為王庭選拔棟樑之才,如果以王后進食為題,那豈不是說,誰的廚藝好,誰就能當狀元,若是如此,天下百姓效仿,都去做廚子了,王上,此舉萬萬不可啊?”
老太史令聞言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最後也向左邊一站,看著文王道,“王上,此舉確是不妥啊,正如大王子所說,仙考乃是我王庭選擇賢才的主要途徑,天下百姓皆以此為晉升之道,若是以王后進食為題,無異於堵了仙考這一通道,同時也寒了天下萬千修者考生之心吶,將來那些有識之士,還會參加仙考麼,若是沒有這些才能之人,王庭如何繼續下去!”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十幾萬年來,追溯王朝衰敗根源,都是在於統治者昏聵腐朽,不納忠言,小人近身,千年基業短短數年間就毀於一旦,大廈傾頹,不可逆轉,而那些王者,也將遺臭萬年。”
“王上,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老臣肺腑之言,王上三思啊!”
老太史令話音剛落,禮部尚書也站了出來道,“王上,大王子與老太史令所言極是。”
“我王庭之所以能傳承至今,乃是因為王庭在百姓心中有著至高的信仰,皆以入王庭為官微榮,如今王上以讓王后進食為考題,那就是在昭告天下,誰的廚藝高,誰就能當狀元,天下修者、考生如何還能信服王庭,只怕將會對王上失望透頂,王上失信與天下黎民,天下黎民必將失信於王上,屆時再有妖魔入侵,天下修者避戰,我王庭千年基業,將毀於一旦,王上,還請三思。”
當下滿朝文武百官大半都跪了下來,同聲道,“王上,大王子所言甚是,還請王上三思。”
文王看著跪下的大半的滿朝文武,臉色鐵青。
他自然清楚,殿試不可兒戲,也深知這些人說得都是良言,只是,這些人一個個口中都喊著,‘大王子所言甚是’,這一切跟老田預料的竟然一絲不差。
文王一眼掃過去,沒有跪下的只有寥寥幾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