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翡翠交易大門口,看著這裡的交易市場。
所謂的市場,也就是棚戶搭建的。
地上擺著地攤,比瓦城還不如。
但是這裡來來往往的人並不少。
看那些來來往往的人,翡翠市場大門前賣石料的堆,有興趣誰都可以自己去淘,然後拿到裡面加工點加工。
至於價錢,最便宜的一塊錢,最貴的可能就是一百萬了。
多少錢能買到,就看怎麼砍價,如果你認為“物有所值”,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在長攤後面,還有一個交易所,那裡的環境稍微能夠好一點,也有很多商人在等著好料子,那邊好料子的礦主都喜歡去那裡。我們也可以去碰碰運氣。”
於是十幾個人抬著料子就朝著帕敢原料集市走。
地上擺攤的人們,不停的灑水。
石料面上撒水和不撒水的成色就不一樣了。
這是一種手段。
走在街道上,他們看著這些毛料,就是石頭。
這種地攤貨,根本無法讓人感覺到翡翠的高貴。
和賭石店不一樣。
在這裡,翡翠並沒有在華國那麼珍貴。
在所有人眼中就是石頭。
被擺放在一起罷了。
當然不同的石料,不同的價錢,加工前的粗糙,不代表加工後就是劣等。
不同的買家,不同的貨物等值定律,怎麼買靠自己的眼力。
無論多高檔的翡翠,再沒被發現之前,沒被加工之前,同樣也是和這些石頭一樣,還是塊石頭。
只是在華國,翡翠的價格被炒到了一個高度,所以就被寵的高貴起來。
而在緬國,他們就是石頭。
真正的石頭。
想一想也是灰心。
如果在昆市,這塊料子都是別人搶著來找上門買,但是在這裡,還要滿世界的去找買家,這就是差別。
這差別還真讓人灰心。
到了交易所,他們入目看到的才有些耳目一新。
這裡的房子是用木頭搭建的,但是卻是亭臺的樣式,柱子是紅色的,很有東南亞特色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