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聽過雨中賣鹽的故事。
又是一年下雨季,下雨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晴天比雨天少,雨一下就是好幾天,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會持續好久才會停。這不,雨又開始下了。
鄒老是一名手工藝人,手裡握著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一項就是手工製作雨靴的手藝。然而,他並不是很開心,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年紀大了,有時候力不從心,雙手在製作雨靴的時候會顫抖,拿不穩針線,製作出來的雨靴也不像以前那樣完美無缺了,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兒子也不願意接過他的衣缽,而是去了大學,還加入了什麼樂隊。
雨剛開始下,鄒老慢悠悠地搬出來竹椅子,坐在門口,手裡一針一線的縫製著雨靴。鄒老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都是雨停之後天氣放晴的時候出攤兒,他不一樣,他卻在下雨的時候把幾個雨靴擺放在竹架子上,每次街坊鄰居出門的時候,就會看到鄒老在門口賣雨靴,都會過來聊上兩句,無非就是:你又在下雨的時候出來賣雨靴啊?
鄒老總會點點頭,不以為意,繼續用顫抖的雙手捏著細針和長線,穿過沉重的歲月。
鄒老是孤獨的老人,他總是一個人,沒有人跟他聊天,能跟他交流的只有手裡的針線和雨靴。周圍的路人每次都會被這個場景吸引,不管是出於好奇心還是同情心。當人們拿起一個雨靴的時候就會驚奇於雨靴的精緻,與鞋店裡賣的雨靴完全不同,是純手工製作的,上面的針腳看的一清二楚,沒有機器那種筆直的線條,歪歪扭扭的就感覺是用心製作出來的。
有的人看過之後,會花重金買下,而有的只是過一過眼癮,除了價格上有些拒人於千里之外外,顏色和造型也不是某些人喜歡的。人們都喜歡流行的顏色和造型,像這種古樸傳統的顏色和造型,穿起來會顯得人很老。畢竟雨靴充滿了濃重的歷史氣息。
鄒老也不圖能賣上個千兒八百的,他只是想讓人們記住,傳統手藝不能丟。
路上的行人紛紛抬著手擋雨,快步找躲雨的地方。這個時候,一個身穿黑色雨衣的高大男子走了過來,站在鄒老的身邊躲雨。這個高大的男子身高近兩米,雨衣下面是一身黑色西服和一個紅白相間的領帶,褲子估計也是黑色的。蒼白的臉色顯得他很緊張,慌張以及冷酷。
街上的雨下得很大,即使是穿著雨衣也會淋個全身溼透,況且這個高個子男人的雨衣還破了。
兩個人都不說話,鄒老埋頭穿針引線,高個子緊緊盯著前方。忽然,一股奇怪的味道飄了出來。鄒老聞了聞,轉過頭看著高個子,看到高個子腳下流出紅色的雨水。
咳,這位先生,你流血了。
鄒老長時間沒有說過話,這一開口就感覺肺裡憋著一股氣,差點把自己嗆著。
高個子低頭看了看,沒有去管,繼續像個電線杆子似的杵在那裡。
鄒老一瞧,也不管了,自己都不著意。
安靜地過了幾分鐘,高個子有點晃動。鄒老沒有注意,正在全神貫注趕製最後一個雨靴的時候,只聽見噗啦一聲,旁邊一直站著的高個子倒在了雨水中。
鄒老趕緊站起身來,走到跟前,問了句:小夥子啊,你怎麼了?
很明顯,這個高個子暈倒了。鄒老年紀大了,腿腳不靈活了,但是拖一個人還是有些力氣的。
哦,怎麼這麼沉啊?
鄒老剛抓住高個子的肩膀就感覺不對了,是自己真的老的都沒有勁兒了還是這個傢伙真的有這麼沉呢?鄒老一步一步後退著,手上的抓力很大。鄒老都是退兩步,就要直起身子,捶捶腰,感覺腰間盤快斷了。從門口到裡屋也就五六米的距離,鄒老感覺有一萬米。然而,另一件事讓鄒老有些難辦了,高個子太重了,靠他一個人根本無法把高個子抬到床上。不得已,鄒老找來一個毛毯鋪在地上。
鄒老裡外看了看,還是先把門口的幾雙雨靴和竹架搬進來吧。關上門後,鄒老走進裡屋,在旁邊放了一個竹椅,坐在上面看著眼前的高個子。
仔細看,鄒老才發覺這個高個子的腦袋有些奇怪,額頭平坦有皺紋,臉頰的骨頭很突出,下巴尖尖的,嘴唇很薄,鼻子耷拉著,眉毛很細,眼皮也是蒼白的。
高個子的雨衣在肚子的地方有兩個圓洞,鄒老小心地解開雨衣,翻開一看,不由冷吸一口氣,在高個子的肚子上有兩個洞,鮮紅的血就是從裡面流出來的,如今差不多已經流光了,這兩個傷口都是直徑近五公分,不僅如此,還能直接看到肚子裡的結構,從外到裡面,一層層的,甚至能看到腸子。
咦,這傢伙不疼嗎?
鄒老咂咂嘴,剛想要解開他的西服上的扣子,卻被一隻突然抬起來的手抓住了。鄒老嚇了一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鄒老的心臟已經好久沒有這麼緊張過了,有些適應不了,耳朵裡傳來咚咚的心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