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諒、張亢,都是如此。
好在經遼使趁黃河改道威脅宋國一時,朝中已認可必須加強國防的觀念,上至官家、下至朝官,皆已贊同、最起碼默許提高軍士地位及待遇,交由樞密院重新制定規章,估計半年之內便有結果。
不過鑑於禁軍的規模,首次提高的待遇恐怕不會太多,但即使如此,也要好過當前。
想到這些,趙暘深吸一口氣道:“官家素知禁軍疾苦,在我赴陝西之前,已命樞密院重新擬定禁軍待遇,無論俸餉、伙食,都較以往有所提高,不過距離確切落實,恐怕也要一到兩年……”
臺下諸禁軍聞言,既驚喜又失望,驚喜於朝廷竟然提高他們禁軍的待遇,失望於確切落實還有一到兩年。
見臺下嘆息聲一片,趙暘笑著道:“為何失望?不是還有我麼?只要我在陝西,即便做不到讓諸禁軍兄弟頓頓都有肉吃,但至少時常能令禁軍兄弟嚐到葷腥,另外,至少每隔七到十日便有一頓肉可食,就先從鎮戎軍起……”
臺下馮文俊等文武官面面相覷,而在場的禁軍卻是歡呼雀躍,不少人急著發問:“當真麼?趙指揮使?”
“當然!”
隨著趙暘開口確認,諸禁軍歡呼雀躍,就因為趙暘承諾每隔七到十日便有一頓可食,這不禁也令趙暘暗暗感嘆。
不過眼下並非感慨之際,趙暘壓壓手示意諸人噤聲,隨即正色道:“今日誓師出征,我想諸位禁軍兄弟大多也知緣故,不知的也無妨,我在此在做一番解釋。宋夏邊境諸蕃部落,尤其是諸羌部落,蛇鼠兩端,歷來時而投宋、時而投夏,久為邊患。今朝廷遣高相公與我赴陝西,招討羌蕃,令其編戶齊民,不復為我大宋邊患,奈何阿瑪部落帶頭抗拒,故經高相公與我商議,勒令其三日之內舉部落遷離宋境,直至昨日日落,三日期限已滿,然阿瑪部落依舊抗命不從,欲率族人抗拒,故我今日掌率大軍,親去驅逐。”
說到這裡,他深吸一口氣,嚴肅道:“此戰,關乎我大宋編戶齊民一事是否能落實,是否能徹底解除邊患,望諸禁軍兄弟莫要吝嗇勇力。當然,我也並非教唆諸禁軍兄弟豁出性命,只要聽從命令,驅逐阿瑪部落即可,彼若負隅頑抗,我軍兵力遠勝於他,必能取勝,故不需有人犯險,更不得因貪功犯險,害人害己。”
“最後,亦由我來明確賞罰,從今日起,至諸羌部落臣服,殺敵一人,賞一貫;俘虜一人,賞兩貫;救治袍澤,同樣賞兩貫!然不得殺良冒功,不得謊報軍功,犯者……逐出禁軍,永不錄為禁兵!……可聽明白了?”
“明白!”過萬禁軍有近半齊聲道。
見此,趙暘又添一把火,點燃士氣:“待阿瑪部落之事告平,先做犒賞,在場禁軍,每人賞羊或羊羔一隻,再賞酒一角,以為慶賀!諸君滿意否?!”
原本臺下各禁軍就對趙暘明確賞罰十分驚喜,聽到這話更是雀躍歡呼,紛紛大喊滿意。
“既然如此,進兵!”
“喔!”
隨著趙暘下令出兵,過萬禁軍齊聲高呼,士氣爆棚,令馮文俊等文武官暗暗咋舌。
片刻後,待趙暘走下高臺,馮文俊苦笑道:“必勝之戰,趙副使何必做出這種種許諾?”
環視一眼同樣面帶不解的鎮戎軍各都監,趙暘正色道:“此戰為首戰,不僅要勝,還要勝地乾脆利落,敲山震虎、殺雞儆猴!”
馮文俊等人聞言一震,這才明白趙暘的意圖。
稍後,馮文俊領兵在前,趙暘在後,郭逵在側,騎兵在前、步軍在後,共一萬兩千五百大軍浩浩蕩蕩朝阿瑪部落駐地而去,軍中禁兵一個個士氣爆棚,鬥志盎然。
在總共約兩個時辰的行軍中,大軍終於抵達阿瑪部落的駐地,而阿瑪部落那邊,也早已憑騎兵探到了這支宋軍,只是雙方都有約束,故兩方騎兵即便碰面也未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