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們在那展開議論,趙暘心下微微一笑。
其實有些更先進的東西他可以現在就教給這些工匠,比如在歷史中有名的神臂弩,甚至是後世的複合弓,鍊鋼以及火藥的改良方法他也略知一二,雖說知道的不多,但就目前而言足夠指點這些工匠,但他並沒有提及,只是讓這些人自己去研究,他僅提供一個改良的方向。
畢竟技術的提升單靠他一人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就說火藥,就算他能令大宋的相關技術提升數十年,可在那之後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旦大宋擁有大威力的火器,西夏、遼國必然也會提升相關技術,誰能保證技術不外流?
唯一的辦法便是保證技術領先,而這就需要眾多火藥相關的技術人員,僅他一人是遠遠做不到的。
“對了。”
趙暘轉頭對楊副使道:“我向官家要了十萬貫,都是實貫,這幾日宮內會陸續遣人送來,你找個倉庫放起來,派幾名府吏看守,要用錢了就用,記好開支就行,到月底純仁兄會去結算。錢不夠用了就告訴我,我再找官家要。”
“是。”楊副使又是激動又是羨慕,拱手應諾。
從旁幾名案使也是看地眼熱,紛紛上前請纓:“不知員外郎立下的各案可缺案使,我等……”
趙暘正缺人手,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畢竟他技術司目前依附工部,挖工部牆角很有可能導致他技術司的工作難以展開,就比如工部的材料案,他技術司所需的石灰、火藥、鐵礦,還不是得透過材料案來採辦?
與其在工部挖人,還不如到三司衙門轄下的各部、各司挖人。
於是他曉之以理,許下承諾,寬慰諸位案使:“諸位放心,工部與我司一體,日後絕不忘諸位的功勞。”
諸案使雖說有些失望,但也接受了趙暘的說辭。
這時,不遠處走來一人,隔著老遠就笑著向趙暘打招呼:“趙員外郎?”
趙暘轉頭一瞧,心下有些意外。
張堯佐?
他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