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趙暘並不是單純想要執掌一支軍隊,而是有意在脫離大宋軍制現有體制的情況下,訓練一支新軍,或者說雛形,因此趙禎才增設了天武左廂第五軍第一指揮。
此前天武軍左、右兩廂各只有三軍常備,第四軍用來安置年老的軍卒,根本就沒有什麼第五軍,這是趙禎單獨為趙暘所新設。
正因為是新設,將卒也是沒有的,雖然趙禎昨日已傳令殿前指揮使司,令其從天武軍左、右廂總共三十四指揮(營)中挑選精壯充入第五軍第一指揮,但也不是一晚上就能辦好的,怎麼說也得有個幾日。
因此趙暘就只能先去鼓搗他的“技術部”。
至於具體流程,昨日他也已經向趙禎報備過了,先找到幾位青史留名的名匠、發明家,比如說畢昇,以這些位名匠為骨幹組成一個部門,他負責提出標準,這些位工匠負責實現,而趙禎則負責為他們提供經費。
果然,趙暘想了想還是決定先去找人。
“官家能不能給我派點人手?”
當趙暘提出這個要求時,趙禎笑而不語。
事實上就算趙暘不提,他也是要派人的,畢竟這小子可是寶貝疙瘩,他可不放心這小子獨自一人。
從旁,王守規聽得眼睛一亮,忙道:“官家,不若就從內侍省抽調御帶器械……”
入內內侍省,顧名思義,比“內省”更“內”,而御帶器械則是一種殊榮或者特權,殿前司的禁軍若有御帶器械的資格,那就相當於御前侍衛,最得官家信任的禁衛;而入內內侍省的宦官若得到御帶器械的資格,那便是保護深宮的武裝宦官。
去年,也就是慶曆八年宮中驚變,四名宮廷禁衛反叛,於宮內殺人放火,當時保護趙禎的便是入內內侍省的武裝宦官。
也不知是否是想到了這一出,趙禎微一點頭後便吩咐道:“就……王中正吧。”
有心提拔自己人的王守規一愣,看似有些不情願,但也不敢忤逆官家。
不多時,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輕宦官便來到了殿內,正是官至東頭供奉官的王中正。
鑑於去年的宮變無疑是一出醜聞,趙禎並沒有細說的意思,只是簡單地向趙暘介紹了王中正,幼年因父任蔭補而入內黃門,“根正苗紅”的“世代宦官”,去年在“慶曆宮變”中護駕有功,年僅十八歲便官至東頭供奉官,英勇忠誠,值得信任。
贊此人對那場宮變並不是很瞭解的趙暘也沒提出什麼異議,畢竟他只是需要人手,派誰都一樣,既然官家覺得可信,那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情況下,趙暘的武職,區區一個禁軍營級指揮使,在王中正這個東頭供奉官面前,後者都不帶正眼去瞧的。
好在趙禎還給了趙暘一個“尚書省工部司員外郎”的文職寄祿官,從七品,否則被保護的物件還不如保護他的職位品秩高,這會兒提出來著實讓人尷尬。
有意思的是,年僅十八歲的王中正似乎有著嚴謹的性格,他在領命後便提了一個讓趙禎感到有些棘手的疑問:“……官家命卑職等人聽從小郎君的命令,不知……可有限制?”
趙暘眨眨眼看向趙禎。
瞥了眼作怪的趙暘,趙禎略一思忖後,便指著他對王中正說道:“除非這小子造反投敵,介時你等就把他綁了帶到朕處,否則便聽命於他。”
別說王守規暗暗嘀咕難以置信,王中正更是心中震撼,不由自主地轉頭看了一眼趙暘。
造反投敵也只許活捉,其他百無禁忌,這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