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李先奕不明白的是萬乾並不是飛行圈子裡的人,怎麼會跟易楊過來參加這個大會?他看得明白嗎?
這次大會只邀請了藍航空的一些領導,作為參賽選手可以帶一名家屬入場,徐清自然就把梅婷婷給帶過來了。
不過觀眾席和選手席不在一起,徐清在前面,梅婷婷則是在後面一點。
至於賽事規則相對複雜,分為預選和決賽。
預選著重程式,決賽著重操縱,而且兩部分的比賽也是有關聯的,並不是相互獨立。
由於參賽人員較多,一個標準的起落都需要差不多七八分鐘,二十個人如果全部走完流程那時間就太長了,所以才有了預選和決賽之分。
所有參賽選手都可以參加預選。預選主要是考驗參賽人員的故障判斷,分析和處置,並不禁用自動駕駛,也允許參賽人員自行選擇進近方式,這無疑降低了操縱難度。
由於航空公司之間特情程式略有不同,所以評委不會過於糾結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只會在某一項出現重大的,所有人都認同的錯誤之後才會認定此項不合格。
之所以預選和決賽之間有關聯,是因為如果預選中的失誤會扣除一部分決賽的時間。決賽不僅要在標準範圍內安全平穩操縱飛機落地,還有時間限制要求。
決賽同樣分兩個部分,基礎部分和延展部分。
基礎部分是三個起落,沒有起落都會有不一樣的故障,選手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操縱飛機安全落地。落地之後,重新準備飛機,繼續開始下一個起落。
由於每次起落都會有故障,所以將標準的八分鐘起落適當增加為十分鐘,再加上兩次落地之後重新準備的時間,各五分鐘。因而,總共的基礎時間是四十分鐘。
在預選賽階段,如果出現重大失誤,每一次扣五分鐘,次要失誤扣兩到三分鐘,具體由評委決定。
這就是為什麼預選賽發揮得不好,決賽的壓力就會很大。
需要提一句,基礎部分的故障科目每個人是相同的,而與此相對的延展部分就是靠抽籤臨時決定,而且難度普遍偏高。
預選賽部分是二十選五,其中華航,藍,樂途瓜分了之前歷屆大會的冠軍,不管預選賽成績如何自動晉級,剩下的十七個公司代表爭奪兩個席位。
沒有在決賽的基礎部分的規定時間內完成三個起落,將直接淘汰。
這個飛行技術交流大會原本只是技術交流的性質,並無評比之意。只是到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就變了味了,不少公司以此來選拔後備人才。這點兒估計連大會的發起人也不會想到吧。
華航,藍,樂途這次是奪冠熱門,首發分別是吳盛,邢炎,李潛,其中以吳盛的呼聲最高。
吳盛曾經配合機長處置過一次單發落地的特情。
他在特情中的表現異常亮眼,曾在全民航通報表彰,樹立為典範。
李潛是樂途老闆的公子,至於在飛行上有沒有造詣,那就無讓知了。
至於藍航空的代表邢炎,徐清很懷疑陳逸是閉著眼睛從學員和二副名單裡瞎比抽出來的。徐清從來就沒聽過這哥們的大名。
預選賽階段是四臺模擬機同時進行,當然這四臺機子都是相對普通的模擬機,畢竟預選賽主要考的是程式而不是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