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在新片釋出會上豪言無懼五大聯合打壓!”
“敦煌向五大宣戰?不,王維比這更敢想,他向全世界‘宣戰’了!”
“繼向媒體下戰書後,王維終於‘瘋了’,這一次選擇了向全世界電影人下戰書……”
第二天,幾乎所有的雜誌、報紙和網站,不管是嚴肅專業的媒體,還是低俗八卦小報,頭條都被王維的豪言壯語佔領。
儘管大家都有所預料,這傢伙的公開採訪不會太平靜,但看到標題,很多人還是驚呆了。
還真是敢說啊!
不過看了後面的內容,好像,也沒毛病。
起碼,以他當下表現出來的實力和影響力,他的言論只能說有爭議,卻沒多少人會說他完全是放大話。
與此同時,“向電影誕生百年誕辰獻禮”這個話題也成為了各家媒體的新寵。
——新片釋出會一結束,不少記者就去梳理相關資訊,驚訝地發現,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各路導演或是開始籌備新電影,或是正在計劃開新片,這其中不乏被認為“該退休了”的導演,一時之間,影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鼎盛之態。
很多記者都非常有興趣用這個問題去採訪還沒傳出新片計劃的導演們,而他們也在採訪中摩拳擦掌,表示會參與進去。
各種新聞、各方回應都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在這個暑期檔的尾聲中瘋長。
影迷們更是人人振奮——別說他們都是垃圾觀眾,如果每年都有數量可觀的優秀電影湧現,他們就是少吃幾頓飯,都會不遺餘力地買票支援;
而在網際網路上,這個話題經由王維引爆後,有網友積極把明後年上映的電影片單列出來,然後熱衷於討論哪些電影是轉瞬即逝的流星,又有哪些電影是真正的恆星,將持久地散發出熾熱的光芒!
當下華語傳媒的聲音可比另一個時空響亮多了,所以,王維的“宣言”在全世界都造成了相當的迴響。
尤其是西方媒體,儼然把被華娛圈五大打壓的敦煌塑造成“反抗派”,把“更具獨立意識和叛逆精神”的年輕導演王維塑造成“革命派”,正在革新華語電影“腐舊的面貌”;
起碼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西方媒體對於王維的“戰書”是大肆褒揚的——
“電影這門藝術,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勇於創新的冒險家,推動了它的反覆革新;
正是因為‘王維們’的勇氣和創造力,電影才非但沒有如預言般成為迅速凋零的曇花,反而綻放為藝術史乃至文明史上一朵永遠盛開的玫瑰。
正如王維所說,誰又能預言,電影的下一個百年,會是什麼樣子的呢?站在這個變革時期的檔口,終究要靠一場大混戰來給未來指明方向,選出領軍者,引領時代變革……”
當然,大部分西方媒體在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拱火——電影這門藝術可是西方人發明的,在百年之交的大混戰中,好萊塢(或西方)的電影人要是輸給了東方的電影人,那將是西方文明史的一大恥辱!
——這樣一來,全世界的電影人是真正被捲進來了。
好吧,第三世界的電影人是被捎帶的,畢竟,連他們國內的媒體,都把注意力放在華娛圈與好萊塢的領軍電影人身上。
輿論發酵至此,華娛圈的五大也很難再裝聾作啞了。
因為,在各路非五大旗下的媒體眼中,全世界影壇起風的源頭,都是五大挑起的讓人鄙視的“五打一”!
理所當然的,這種說法被五大的人視為“無稽之談”。
譬如明珠影業的電影製作總監高忠偉,就在明珠電視臺上公開反擊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