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朱由檢想商量一下軍事問題,目前,李自成還很囂張,建虜隨時可能入塞,不打敗李自成,不研究出對付建虜的辦法,他是食不知髓、寢不安席的。
李邦華、範景文、倪元璐三個內閣大佬、兵部尚書王家彥已經來了,都在乾清宮等著了。
朱由檢一指椅子說道:“慈煊,朕就知道你去看太后了,坐這裡,咱們商議一下軍事問題。”
張平坐下,李邦華說道:“皇上考慮的極是,當前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兵力不足,要趕緊的招兵、練兵。”
範景文跟著補充道:“臣附議首輔的意見,現在,我們不缺銀子,招兵比較簡單,關鍵是練兵。”
說起來,範景文也帶過兵,對軍事並不陌生,想當年,建虜第一次入塞,範景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率領自己的八千兵出兵來京城了,兵餉自理不說,抵達涿州時,四方的援兵多數都在搶掠,唯有他的部隊秋毫無犯,可見範景文治軍有術,後來,範景文還擔任過南京兵部尚書。
朱由檢贊成兩個人的說法,“今天我們就討論怎麼招兵?怎麼練兵?朱慈煊,你有什麼好建議?”
張平想都不想便說道:“臣以為要建立一直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隊伍,首先是要重新確定軍事編制。”
“哦!”,朱由檢看著張平,“你仔細說。”
張平說道:“我朝先前實行的衛所制度,臣以為已經時過境遷了,這種軍事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戰爭需要了。”
幾個人都很驚訝,因為誰也沒有想在軍隊編制上要有什麼改動。
看到大家的驚訝,張平說道:“衛所制度比較適合和平時期,其優點是全國佈防比較合理,國家軍費開支少,最大的缺點是軍隊集結太慢,再就是軍隊要耕種土地,缺乏訓練,士兵的作戰技能和基本素質難以保證,國家也沒有辦法評估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一般這樣的隊伍只能打順風仗,一旦戰場形勢不利,基本上沒有勝算,我以為軍隊就不能種地,軍隊的日常就是訓練,戰鬥力要時刻保持在最佳狀態,臣建議走精兵之路,將軍隊改編為野戰軍和地方守衛軍,野戰軍的任務就是打仗,由中央統一管理,地方守衛軍由地方軍政長官管理,主要的任務就是守衛地方,負責地方治安,搶險救災,承擔適齡青年進行最基本的軍事訓練,或者承擔地方上的臨時任務。”
朱由檢問道:“那些屯田怎麼辦?國家軍事開支可就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張平笑道:“租給老百姓種植呀!收上來租金不是一樣可以養活軍隊嗎?”
李邦華想了想,“皇上,臣覺得指揮使說的還真的是有道理的,軍隊屯田確實存在影響戰鬥力的問題,真要是有事兒了,調動不容易,行動也緩慢,兵在精不在多。”
朱由檢看著王家彥,“你是兵部尚書,你看呢?”
王家彥笑道:“皇上,咱還是聽都督指揮使說吧,臣知道都督指揮使有高招。”
朱由檢看著王家彥,你娘!王家彥,我知道你和我侄子喝了一次大酒,就那麼一次,朱慈煊就把你扇呼的五體投地了?
“你接著說吧!”,朱由檢看著張平說道。
張平說道:“臣以為軍隊的最高編制為軍比較好,一軍編制兩萬人,下屬兩個師,一師編制九千五百人人,師下面編制兩個旅,一旅四千二百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一衛,一旅下面設三個大隊,一大隊一千三百人,大隊的下邊設兩個中隊,一中隊四百人,中隊下面設三個小隊,每小隊一百一十人,小隊下面設排,一排三十五人,排的下邊設班,一班十一人,中隊將是軍隊的最基本執行任務單位,也是最基本的伙食單位,部隊作戰時,大部隊要配備專業的保障部隊負責後勤,所以,還要建立後勤保障部隊,後勤部隊隸屬軍一級管理,所以,軍可以增加幾個後勤保障大隊。”
“今後,軍將是部隊的最基本編制,也是軍隊的最高編制,要組織大型戰役了,可以根據需要將幾個軍臨時組成集團軍,有朝廷指派的指揮團指揮作戰,戰役結束後,指揮團返回朝廷,各軍按指令駐守各地,這樣的最大好處是便於訓練和遂行作戰任務,也可以防止單位太大,不便於組織作戰,另外還可以防止軍閥的產生,就像左良玉、劉澤清那樣,不聽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