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村附近有一座小山,被附近的村民叫做柴山,到處生長著挨削的灌木雜草,還有許多野菜和野果。
附近的村民經常來這裡砍柴,或者挖野菜、摘野果。
田園鄉村,並不是簡單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村民除了要向官府繳納賦稅,還需要受到宗族的管理,依附宗族在田園中生存。
宗族之間經常因為田地、山林、水源產生爭執。爭執的過程中,家族子孫多,勢力強的能佔有更多的好處。那些子孫少,勢力弱的便只能忍氣吞聲,受欺負。
近些年,這座柴山已經被附近幾個村落的大姓宗族瓜分,如今只程、江、王、沈幾個姓氏的村民,可以到這座山上砍柴。
其他雜姓,家族勢力較弱的村民只能到更遠,甚至有野獸出沒的山中砍柴。
熙微從深山中出來,到了柴山路口,將昏迷中的劉衡放在石頭上。
這個的地方是村民上山的必經之地,用不了多久就會人發現他。
將這個孩子帶出深山,已經是熙微能做到的最大仁善。至於之後如何?就看他的造化了。
這個時候,許多村民已經開始出門勞作,熙微揹著一個大包裹從山上下來,回村的時候,必然會被人看見。
熙微稍作思索,既然來柴山,乾脆打些柴回去,反正她帶著繩子,到時候把包裹捆在柴禾裡頭,任誰也瞧不見。
想到便去做,熙微轉身上了柴山。
說起來,以前宋采薇一家是不允許在這裡打柴的。
因為程業川被程老頭趕出家門,後來還寫了斷親文書。程家的其他人便以此為藉口,不許程業川一家動柴山上的草木。
如今宋采薇這個身份換成了熙微,過去的那些規矩也該變一變了。
熙微手上沒有斧頭,也沒有鐮刀,為了省力氣,只將地上一些細小的樹枝撿了一些,攢成一堆,而後折斷一些較為粗大的枯樹枝,如此也算是一捆柴了。
將包裹捆住木柴中間,填上一些雜草,從腰間取下繩子,將木柴捆結實。如此這般,揹著一捆柴下山,也算正常。
這當然不正常!
“嘿,宋采薇,你上這兒來幹什麼?”
一聲呵斥打破了山林的寧靜,熙微抬頭望向來人,只見幾個村民正朝著她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