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經與道經這兩部書雖然有些知識,但關鍵的地方全被省略了。
原劇情裡大的洪易,照著上面修煉就被坑的很嚴重,差點落了個魂飛魄散的下場。
縱觀整個陽神世界,沒有一個是提倡自強不息的。
楊盤等人也就不用說了,採取的完全就是弱民政策,為了鞏固擴充自己的統治,巴不得治下百姓愚昧不堪,跟個傀儡一樣。
哪怕是編著出了易經的洪易,以及那些提倡人人如龍的諸子,也只是將希望寄託在彼岸上,而非是一步步引導眾生走上自強者,眾生皆強;自渡者,眾生皆渡的道路。
人之初,無善亦無惡!善惡皆受外界因素影響。
善惡本無相,皆為眾生觀。
眾生說善,對於他們來說,哪怕是惡,也是善;眾生說惡,對於他們來說,哪怕是善,也是惡。
楊盤禁止道術修煉,但自己卻在暗中偷偷修煉;楊盤嚴禁民間私練拳棒武道,但自己練的卻比誰都勤快。
所以,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有屬於自己的意志,學會自我分析,不能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成為他人思想的傀儡。
一旦眾生的思想變成了統治者想要的樣子,那統治者認為什麼對,那什麼就是對,認為什麼是錯,那什麼就是錯。
這很危險,是封建的糟粕,不利於民智的開啟,也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但這些糟粕,在時代不斷發展的潮流面前,終將會被拋棄、粉碎的一乾二淨。
所以,楊盤和洪玄機二人的作為,就已經註定了他們最後失敗的下場,哪怕是沒有韓毅。
當然了,韓毅將目光不過放在這兩部經書上,自然不是為了這兩本有著各種各樣缺陷的經書。
準確的說,韓毅是為了那藏在《武經》裡的那一大塊,像卷軸一樣的東西。
韓毅拿起武經,目光透過經書,直視那藏在經書裡,那不知什麼材料製成,呈現暗金的顏色,極薄的經文。
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還有當中一尊端坐虛空之中,無數的日月星辰圍繞其旋轉的金色佛像,也都清晰的對映在韓毅的眼中。
在經文顯眼的位置上,明確的告之韓毅這卷經書的名字,正是大禪寺那代表過去的《彌陀經》。
記下經文,將上面記載的各種觀想圖,連帶纏繞得特殊韻味記錄在精神國度裡後,韓毅便將經書放分門別類的放在了另一個,專門置放武術拳法的書架上。
一邊參悟著《彌陀經》,韓毅一邊拿起《道經》翻閱起來。
雖然《道經》有缺陷,一些注意事項方面沒有絲毫記載,但除了這一點之外,大體上還是很完善的。
至少對於韓目前來說,真的沒有什麼神魂修行法門的作用,能比得上這本《道經》對他來的大。
翻閱完《道經》後,韓毅便心分三用,一邊參悟《彌陀經》蘊含的道理,一邊思索著《道經》裡蘊含面對神魂的修煉之法的奧秘。
然後便是閱覽整個石室裡的書籍了。
韓毅看書的速度很快,甚至為了更快,韓毅甚至還分出了一些沒有修為的分身,跟著他提一起翻閱。
但凡遇到觀想之法的,韓毅盡皆將之記錄在精神國度裡,方便日後參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