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歷史軍事>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第一卷 第6章 朝堂之爭露人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第6章 朝堂之爭露人心 (2 / 2)

陳必謙說得憤慨,龍椅上的崇禎卻不為所動。

這陳一元和陳必謙都是東林黨,尤其陳必謙這廝,還是東林點將錄裡的“地英星天目將”。

雖說東林黨在天啟年間被魏忠賢弄死了一大批,可在朝中的勢力依然龐大,特別是崇禎登基後,很多當時被打壓的東林黨成員又重新復起得到了重用。

這地英星天目將陳必謙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只是督察院的一個七品御史,在崇禎登基後卻官運亨通。

史上,陳必謙從一個小小的七品御史做到江南道御史、兵部郎中、河南巡撫,最後爬到了工部尚書的位置。

崇禎若有所思的想著,這乍一看是御史聞風奏事,兵部內訌,實則是黨派之爭。

就在這時,左都御史張捷也站了出來向龍椅上的崇禎一躬身:“陛下,陳大人言之有理,應當將盧象升、洪承疇二人革職查辦,臣,附議。”

眼見左都御史張捷下場,兵部尚書張鳳翼緊隨其後聲援楊嗣昌。

“啟奏陛下,盧象升、洪承疇乃是一時之過,眼下正是與流賊作戰的關鍵時期,不宜臨陣換將。”

“兵部已八百里加急責令兩人全力追剿流賊,望請陛下給兩人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崇禎默不作聲的聽著幾人爭辯,從表面上看,楊嗣昌、張鳳翼兩人一副為了大局的模樣,極力維護盧象升和洪承疇。

可崇禎心裡清楚,這兩個道貌岸然的傢伙維護的絕不是大局,而是自身的利益。

原因無他,若真按東林黨的意思將盧象升、洪承疇二人以作戰不利,導致皇家祖陵被毀的罪名革職查辦,那他們身為兵部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必然會受到牽連。

這罪名說大可大,說小可小,東林黨勢必會藉此機會,將他們拉下水。

所以表面上看兩人是在維護大局,維護洪承疇、盧象升,實則是在維護他們自己。

換而言之,只要保住了盧象升和洪承疇,他們倆自然相安無事。

至於陳必謙、張捷一眾東林黨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們之所以彈劾盧象升、洪承疇,就是為了拉後面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和兵部左侍郎楊嗣昌下水,只不過是手段委婉一些罷了。

在崇禎看來,這幾人可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兵部尚書張鳳翼就是個無能鼠輩,史上崇禎九年阿濟格率兵攻入長城,五十六戰皆勝,擄走人口十八萬,金銀一百八十多萬兩。

可張鳳翼這貨和宣大總督梁廷棟,卻只是率軍遠遠跟著阿濟格,任其燒殺搶掠,不敢上前交戰。

鑑於兩人的表現,滿載而歸的阿濟格出關時在長城邊留下一塊“各官免送”的牌子後揚長而去,成了大明立國以來的奇恥大辱。

事情敗露後張鳳翼下臺,楊嗣昌坐上了兵部尚書,可這貨卻夥同左良玉那反骨仔殺良冒功,間接害死剿匪名將賀人龍。

張捷和陳必謙就更不用說了,在楊漣和葉向高兩個東林大佬被魏忠賢搞死後,他們無疑成為了東林黨在朝的領袖之二。

看著殿上爭論的幾人,他終於體會到崇禎臨死前那句:“大明滿朝文臣皆可殺”的話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