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是猜測,也沒有任何確切證據,但黃景中自己似乎很肯定。兩人吃完晚飯,在古鎮中散步,慢慢說著有關那件神器的傳說。
這個傳說是他早年間從一個郭姓老人那聽來的,而這個老人早已故去。還有這個傳說也不像其他傳說,那麼人盡皆知。只有那些年近百歲,經歷過清朝的郭姓老人才有可能知道一些。其中歷史甚至可追溯到,唐代郭令公郭太師。
我倆在大榕樹旁坐下,看著河水中的月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說,黃景中正在娓娓道來。
郭令公原名郭子儀,早年參加武舉得中異等成績,補任從九品下左衛長。從此一步步升遷打拼,天寶八年三月,升任左武衛大將軍,橫塞軍使,安北副都護,從三品上官職,後來又改為天德軍使。
天寶十三年,兼任九原郡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但剛上任職不久,郭令公母上逝世,遂返鄉守孝三年。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服喪期間的郭令公被朝廷呼叫,出征討伐叛軍。
郭令公雖不是百戰百勝,卻也不曾犯過大錯,直到乾元二年因一次不正常的兵敗,而被剝奪兵權。唐肅宗乾元二年二月,叛軍史思明發兵從魏州來援安慶緒。於同年三月抵達戰場,史思明率軍與朝廷李光弼、王思禮、等人交戰。雙方傷亡相當,其中魯炅(jiǒng)身中流矢負傷撤退。
由於魯炅負傷撤退休整,郭令公遂領軍補上戰線,與叛軍對戰。誰知交戰當天,兩方軍陣還未佈置到位,突然詭異大風吹起,登時風沙彌漫,樹木傾倒,天昏地暗。如此狂暴颶風讓士兵們站立不穩,更看不清戰場以及周遭情況,繼而無法繼續作戰。
最糟糕的是,如此異象,引得人心晃晃,軍心不穩。果不其然,不出片刻,唐軍與叛軍兵士開始丟盔棄甲,一南一北四散奔逃。不日後,郭令公率領殘部退守河陽。此戰過後,唐肅宗命郭令公為東都留守東京畿(jī)、山南東道、河南道等。
觀軍容使魚朝恩,一直與郭令公生有嫌隙。聽聞郭令公上報的荒唐戰情後,心生一計,趁機在唐肅宗面前進言,彈劾郭令公軍權。
乾元二年五月,唐肅宗命郭令公還京,並任命趙王李係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代領原郭令公的朔方節度使與兵權。
雖然兵權被剝奪,但郭令公想不到的是,這一契機也讓他後來得以安度晚年。而也是這次戰役,郭令公接觸到了那件上古神器。
據說兩軍潰散當日,郭公和親衛在戰場外圍救下一人,此人被救之時已經奄奄一息。那人得知來人是當朝大將,便將一件神器託付於他,並說戰場之上的奇風便是由這件神器導致。
兩人相談地更多細節已經無從得知,後來郭公收下神器,隨身攜帶。等撤退到河陽後,便派遣親信秘密送往祖籍老家。郭令公一生忠於朝廷,雖然身為將軍,殺伐無數。卻心繫天下黎民,不忍神器落入賊手,而至生靈塗炭。
相傳後來郭氏不論興榮,一直帶著那件神器,只要江湖中有所風吹草動,便會有族人遷移居所。世事變遷,滄海桑田。
傳聞這件神器也在清代被帶到了黃姚鎮上,或者因為天地靈氣散失,又或者因為全面戰爭,讓人們漸漸淡忘了神器,只有郭氏家中還流傳著祖上的一點傳說。
至於那件神器到底有沒有來到黃姚鎮,又在鎮上什麼位置,已經沒人知曉了。甚至連各地的郭氏後人也只記得傳說,而不知道神器下落。
現如今竟是連傳說也變得鮮為人知,若不是這次江湖上再起相關變化,恐怕此事就要像其他秘事一般,消散在紛繁的塵世中了。
所謂神器,乃是指由仙人用大神通煉製的法寶。其威力遠不是一般法器能比的,傳聞中甚至包含玄奇神通妙用。如果世上真有神器,那世上的修行人大多都會想擁有它。
聽完黃景中的講述,我心中不經疑惑。這事已經過去了千年之久,為什麼現在又有修士想起這件神器了?還是說有關覬覦這件神器的修士一直不曾放棄過?一直都在暗中調查郭氏後人?
不管具體如何,這並不是自己現在該操心的事,只要將所見所聞上報就行了。就在我這麼想的時候,突然神識中感應到靈力波動,似乎有什麼人在遠處施法。
心念一動,站了起來對黃景中說著:“黃師傅,那邊好像有點情況,要不要過去瞧瞧?”
“什麼情況?那一起去看看吧。”黃景中一聽這話來了興致,也跟著站了起來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