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媽老師操著一口前舌音、後舌音分不清的南方腔兒特親切地把兩個選擇擺在我面前任我挑選:
一個是留在204享受5人一間寢室的特殊待遇;
另一個是搬去工商管理的任意一間寢室,跟另外的8個人共處一屋擠四年。
“其實我們這種安排是最好的了,但如果你不願意,我們也是會尊重你的想法的。”
孟大媽老師見我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樣子,便及時地順水推舟道:
“你先回去好好想一下,不急的,想好了再回來找我就好了。”
那天上午我竄遍了我們專業的全部四個寢室,足足糾結了四個鐘頭。
看著一個屋簷下8個人的雜亂無章,想象著9個人共居一室的擁擠不堪,我最終不得不兩害相權取其輕,只得狠狠心做了決定:
在204紮下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這心不甘情不願的一“扎”便是日後紛亂糾結的開始。
住進204的第三天,這種不情不願的鬱悶便被一掃而空。
我在心裡開始暗自慶幸自己幸虧選擇了這裡,要不然便沒有了跟機械系的機緣。
然而上天的意圖和安排不是我輩之凡人所能懂的,那時的我還全然不知這份機緣將令我日後陷入怎樣的曲折彷徨中百轉千回。
經年之後,我常想既然緣分淺薄不能求,又為何還要有這陰差陽錯、有這小機率事件的發生呢?
接下來的大學生活,我便跟這四個學“鑄造”的女生攪在了一起。
我在與她們有關的各式糾葛、各式牽連中或沉淪或振奮,被她們或溫婉或強悍,或爭強好勝,或心悅誠服,或見賢思齊,或爭風吃醋……反正不能用“正常”二字來表述的出人意料和驚心動魄所震撼和裹挾,歡樂痛快至極,煎熬也痛徹心肺。
當我跌跌撞撞也一往無前、懵懵懂懂也意氣風發地度過了那段人生中最難忘也是最重要的校園青蔥歲月後,回望來時的路,我發現我的大學生活從一開始就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籠罩,此後雖一路向前,但一路都要“兩害相權取其輕”。
此後經年,在某些閒暇的午後或無聊夜晚,當我又被某些情緒所觸動、又沒事兒找事兒地翻出當年的日記時,那些曾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般寫下的青澀卻不乏優美的文字,無論它們是整齊劃一還是歪歪扭扭,是長篇大論還惜字如金,都一樣會讓我感慨萬端,還有那些日記裡東夾一張、西夾一頁的舊書信、舊卡片,滿滿盛著年輕時深深淺淺的舊情故交,總會讓我思緒萬千;
那些字裡行間的我還真是挺“作”的,我感謝自己曾經神采飛揚地披荊斬棘,曾經我行我素地叱吒風雲,更感謝她們和他們那時那刻的容忍、包容和不計前嫌,此後餘生,請務必豐富多彩一如當年,請務必健康向上,務必淡定從容。
在那些年輕的日子裡,我的生活因為有了她們而愁雲慘幕、跌宕起伏,也是因為她們而豐富多彩、光芒萬丈。
那些曾經的故事因為她們和他們而變得很骨感也極其豐滿,我們在彼此的記憶裡都是無法被抹去的、最濃默重彩的那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