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不敢。”袁逢連道不敢,然後撿起戰報看了起來。他是世家的代表,要知道袁家可是四世三公,因為大漢招攬人才的方式是舉孝廉,所以外面與袁家有關係的官員不在少數,可以說世家壟斷了朝廷的職位,當然,這也和寒門子弟很少能讀到書有關,畢竟世家還壟斷著知識。
袁逢一直不怎麼看得上寒門子弟,這個時候的北軍五校已經大部被世家掌握,後來漢靈帝設西園八校尉也是為了打破世家對軍隊的掌控,因為姚傑是寒門出生,再加上他是靠張讓上位的,所以袁逢對姚傑一直非常不屑,當時詆譭姚傑的人也少不了他,現在這份戰報傳來,袁逢下意識的便認為這不可能,不過很快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向劉宏請罪。
看完戰報,袁逢發現戰報確實是劉虞親筆寫的,上面的官印也做不了假,袁逢果斷道:“是老臣有眼無珠,還望陛下恕罪。”
劉宏也知道不是動這個老傢伙的時候,所以直接無視了他道:“姚傑立下大功,該如何封賞。”
“陛下,臣建議封姚傑為北平太守,以便其對戰烏桓。”一個閹黨一系大臣道。
“陛下不可,姚傑不過消滅了幾千烏桓騎兵和兩萬叛軍,功勞根本不足以升任太守,其次姚傑原本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討虜將軍,如今直接跳到太守,我大漢從無此先例。”袁逢一系的大臣反對道。
看著下面一眾大臣爭吵起來,劉宏大感頭疼,怒道:“朝堂之上,卿等如此喧譁,成何體統。”
所有大臣都噤若寒蟬,不敢出聲。
傳朕旨意“封姚傑為四品平虜中郎將,領北平太守之職,賞千金,錦炮十件,戰馬五千匹。”劉宏本就對姚傑頗為看好,再加上姚傑是寒門子弟,將來必是他用來對付世家的急先鋒,所以才一次性給這麼高的封賞。
“陛下,不可。”袁逢還想反對,誰料劉宏道:“就這麼定了。”然後轉身離去。
現在可不是明朝,皇帝那是大權獨攬,皇帝都拍板了,下面的大臣還能說什麼,君是君,臣是臣,臣可以提建議,但不能懟皇帝,漢朝不是宋朝,不殺士大夫。
聖旨很快就傳到了姚傑手中,看著皇帝的封賞,姚傑也大感吃驚,原本以為有張讓在,自己封個四品將軍是跑不了的,沒想到還加了個北平太守,這可是相當於有了自己的地盤,看看十八路諸侯討董,裡面除了可都是太守打底,像劉備那樣的就只能跟著公孫瓚混。
這次拿到封賞的不僅僅有姚傑,還有公孫瓚,公孫瓚被封為廣陽太守,然後就沒了,畢竟他沒有姚傑的人脈,在戰報裡的戰果也沒有姚傑那麼震撼,所以僅僅封了個太守,不過他這個封賞才是正常的,像姚傑那樣才是不正常,開掛的。
至於劉虞,他得到的賞賜只有一些財物之類的,畢竟他的官職已經夠高了,不能再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