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郡,郡治薊縣同時也是幽州刺史治所。其下還有廣陽、昌平、軍都、安次,共五縣,戶數四萬四千餘,人口二十八萬餘,因為太守公孫瓚與幽州牧劉虞劉虞不和,所以公孫瓚很少待在薊縣中,而是待在廣陽縣,公孫瓚的軍隊也大都集結於此。
烏桓到達廣陽郡的時間比右北平稍晚一點,但是公孫瓚也不是白給的,這些天他也打聽清楚了烏桓人的兵力等情況。
公孫瓚對異族十分痛恨,一向主張以暴制暴、以殺止殺,這一點與劉虞的觀念相背,所以兩人素來不和,這個時候的公孫瓚還沒有後來的那種赫赫兇名,歷史上公孫瓚可是殺得烏桓人屍橫遍野,烏桓對公孫瓚恨之透骨,要知道公孫瓚可是烏桓人的死仇。當時烏桓人造反,不服教化,公孫瓚是使用極端的鐵血鎮壓政策,一路殺得烏桓人流血漂櫓、屍橫遍野,可謂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後來劉虞入主幽州,調離公孫瓚,丘力居等人聽到劉虞到來,立即率眾投降,烏桓人對其是視之為父,對其極為愛戴,一直到後來劉虞出兵對付公孫瓚,烏桓人都出兵相助劉虞,只不過劉虞手下的兵馬太弱,輕而易舉就被公孫瓚滅了。
這個時空公孫瓚還沒來得及踩著烏桓人的屍骨崛起,但是這不妨礙他在平時與烏桓人不對付,平時和烏桓人的摩擦不斷,公孫瓚好歹也是一郡太守,只要有藉口,完全可以出兵對付烏桓人。
再加上公孫瓚的廣陽郡可比姚傑的右北平要富庶多了,所以在廣陽郡方向烏桓人派了整整八萬騎兵。
而劉虞的懷柔政策才剛剛開始,效果還不明顯,所以烏桓人同樣不會給劉虞面子,這一點漁陽郡和上古郡的各三萬多烏桓騎兵很好的說明了問題。
在廣陽郡內的草原之上,數千精騎滾滾而來,如同一朵巨大的烏雲一般在草原上飛馳,踩得地面泥土四濺、塵土飛揚。
烏桓騎兵!
烏桓,又被稱為烏丸,曾在歷史上給漢人制造不少麻煩的東胡人的後裔,人人擅長騎射,號稱“天下名騎”。
這隻烏桓騎兵個個騎著高達七尺以上的戰馬,手執長刀,顯得十分精悍,賓士在最前面的一人,身材高達八尺,滿臉絡腮鬍子,手執一杆三十多斤的狼牙棒,神情十分威猛,正是烏桓大人丘力居。
而此時公孫瓚已經將大多數主力集結於廣陽城,意圖於烏桓人決戰,公孫瓚麾下有兵馬五萬人,其中白馬義從五千,普通騎兵五千,剩下的四萬都是步兵,甚至還有一萬人是剛剛徵召入伍沒多久的民夫,這些剛剛發下鋤頭的農夫的戰鬥力值得商榷。
就在公孫瓚在校場上給大軍訓話時,突然一騎斥候飛奔而來,穿越重重哨戒,直奔公孫瓚馬前,急聲稟道:“啟稟將軍,烏桓大人丘力,率八萬烏桓騎兵來襲,其先鋒五千人已在五里之外。”
“區區五千騎兵,不過一道開胃菜,兄弟們好久沒活動筋骨了,正好拿這幫不知死活的烏桓人熱熱身。”公孫瓚冷冷的笑道。
哈哈哈!
眾白馬義從齊齊爆發出一陣大笑,士氣瞬間爆棚,豪氣陡增,那些新入伍的新兵看見眾人這麼有信心,也不由放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