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內宮后妃,所必讀之書是明太祖命儒臣編定的《女誡》,其要義即禁止後宮干政。
《趙高傳》之類的史書並不是宮中后妃所必讀或應當讀的。
當時張皇后此舉,自然大有深義,即想以趙高來譬喻魏忠賢,來提醒朱由校。
而朱由校當時的反映是“嘿然”,即是不吭聲。
而朱由校今天再提起這個事情,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張皇后已經聽懂了朱由檢的言外之意。
朱由校這個話就是在告訴她,雖然她用趙高轉來勸誡朱由檢,但是他的這種行為,又何嘗不是屬於後宮干政的行列呢?
皇后張嫣心裡充滿了委屈,眼淚忍不住從眼眶裡流了出來。
但是她性格堅忍,終於還是忍住了落淚,垂膝行了個禮。
“臣妾知罪,請陛下責罰!”
可是說完這句話之後,皇后張嫣還是忍不住氣,又說道:“但請陛下千萬慎重考慮,那張瑞圖在仕林之中,皆道他清廉忠君。”
“如今他不過是一言之失,陛下他抄斬滿門實在過於嚴苛。”
朱由校嘆了口氣。
張嫣雖然是一個賢明的皇后,但是她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於單純了。
以後朱由校還要做很多事情,那必須要得到皇后張嫣的協助,否則後院起火,對他絕無好處。
“皇后能有這樣的想法,足可證明你是一個賢明的皇后。”
“古語有云,夫為妻綱,但為何世人皆知朕乃是有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而你則是一個賢明的皇后呢?”
皇后張嫣對此十分不能夠理解。
難道做一個賢明的皇后也錯了嗎?
她悽苦地看著朱由檢,如果不是過去那麼多年的朝夕相處,她還真的認為面前的這個朱由檢是假的。
如若不然,她如何能說出那麼絕情的話?
可是朱由檢的話還沒有說完。
“這個問題暫且不論,但是皇后若是認為那張瑞圖,還是一個忠君愛國,清廉如水的好臣子,那你就錯了,他不過是一個迎風倒的騎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