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外,天氣格外的晴朗,雖然寒風依然刺骨,但高懸的太陽還是能給人帶來一絲絲暖意。
可惜的是,這般好的天氣,洛陽的豪貴公子們卻不能出城踏青了,此刻的城外,明闖兩軍正在緊鑼密鼓的排兵佈陣,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戰場邊緣的小土包上,李炎正坐在一張小馬紮上,身後則是繡著闖字的大旗,身邊還站立著十餘個衛兵,個個都神色緊繃,雙目死死的盯著不遠處的戰場。
此處地勢高峻,方便進行全域性指揮,闖軍沒有望遠鏡,只能這般進行指揮,能尋得個高點已經是不錯了,雖然此戰是意料之中,但李炎還是心中忐忑不已,手裡持著一根木棍,木棍上束著些鎏金色的流蘇,這是李炎專門製造的“指揮棒”。
然後此時他的手就不住的揉搓著散亂的流蘇,大腿也禁不住的顫抖,心中已經是將漫天神佛祈求個了遍。
這場仗,闖軍並不佔優勢,從將領的角度來講,李炎跟高一功都缺乏指揮的能力,高一功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但歷來戰術指揮都是李錦在做,李炎則是理論很多,但從來沒有野戰經驗。
而明軍這邊,王紹禹是軍中悍將,雖然人品很有問題,但打仗的能力是不需要懷疑的,而其手下,田虎是猛將,任繼榮長於軍略,謝應龍擅長火器,個個都是老於行伍的角色,比起闖營這邊有不少的優勢。
士兵的角度來講,劣勢就更大了,人數上講,明軍足足五千之眾,闖軍只有三千,質量上講,備效軍的水平也就和一般明軍不相上下,王紹禹手中那三百全副武裝的家丁則是遠勝備效軍的精銳,而備效軍在宜陽擴軍,還多了兩千多生瓜蛋子,水平就更次了。
技術上來說,這次明軍出動了火器部隊,謝應龍帶著四百弓箭、火銃混編的軍隊加入了戰場,同時還有四門佛郎機,這也是備效軍第一次面對明軍的熱兵器。
而備效軍唯一的優勢也就是唯一的勝負手,就是王學禮的兩百騎兵,自來洛陽開始,李炎就一直讓王學禮的騎兵隱藏起來,而根據顧復光的回報,王紹禹尚且不清楚闖軍的騎兵參戰了,目前還是認為只有步兵。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王學禮的佈陣就沒那麼講究了,既沒有留預備隊,又沒有鞏固兩翼,將部隊一分為三,謝應龍的火器部隊押後,他的三百精銳家丁居中,前驅的則是在他看來跟炮灰沒什麼區別的一般明軍,三個由大到小的方陣排列在平原上,赤紅色的王字大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而李炎這邊,則是將部隊一分為三,形成一個“品”字排布在平原上,中間的方陣有備效軍精銳組成,新募之兵則分居兩翼,透過這種陣型來減輕兩翼的衝擊,免得兩翼崩潰。
不穩定的郭君鎮也被李炎丟到了正面第一線,李炎倒是不怕郭君鎮倒戈,因為昨日他已經接到了顧復光的情報,知道了郭君鎮被王紹禹狠狠坑了一道......
戰爭還沒開始,郭君鎮就已經派遣麾下僅次於劉文炳的將領,龐天贊秘密前往王紹禹處商討倒戈事宜,按理說這對王紹禹是天大的喜事,奈何王紹禹這個人人品確實差勁。
五千對三千,王紹禹想不出來自己怎麼輸,在他看來,郭君鎮投降不投降不會影響大局,唯一會影響的是,他可能要少砍幾個人頭。
於是王紹禹絲毫不講究的令人將龐天贊當場扣押,然後怒斥他道:“寶豐陷落不能死節,賊勢衰而又復叛,此不忠不義也!吾安能容爾?”
說完根本沒有聽龐天贊解釋就命人砍了他的腦袋,殺了龐天贊不說,還命人將他的首級懸掛起來,以此來打擊闖軍的軍心。
郭君鎮得報嗔目欲裂,氣得一刀將案几劈成了兩半,然後發誓一定要砍了王紹禹的狗頭。
李炎得知此事,表面上沒說什麼,沒有問罪郭君鎮,但心中卻是樂開了花,看自己說什麼來著?帶明的將領真的是穩定發揮,這下算是徹底把郭君鎮推到自己這邊來了。
為了復仇,郭君鎮這次倒是一反常態主動請命率領所部上前線,而郭部士卒也因為龐天贊被殺而怨恨王紹禹,紛紛士氣高漲,李炎也就順勢做了這個人情。
這場仗,李炎已經壓上了所有的老本,除掉他之外,高一功這些人,全部上了前線,尤其是高一功,親自穿著鎧甲,拿著長矛站在第一線鼓舞士氣,走之前告訴李炎:“殺敵在俺,謀敵在公!”
這既是信任,又是責任,李炎如何能不緊張?
如今成敗之數,就在於正在迂迴的王學禮了,李炎望著碧藍的天空,暗自祈禱道,為了避免被明軍察覺,王學禮不得不繞一個大圈子突襲明軍,自然,時間就是最寶貴的東西,而李炎此刻便是要爭取時間!
“咚咚咚”伴隨著沉悶的戰鼓響起,明軍的方陣開始緩緩移動了起來,沒錯,王紹禹沉不住氣,率先發動了進攻,五千對三千,不主動進攻豈不是讓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