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陽被打,汝州守軍總算是有些動作了,畢竟若是真的見死不救,沒法給李仙風交代,於是汝州知府還是派出了幾百人意思意思,走的比烏龜還慢,便是想著熬死伊陽正好不救。
結果闖軍還是沒讓他們遂願,伊陽陷落訊息一出來,汝州守軍便急吼吼回撤,可惜還是被劉宗敏跟李雙喜的騎兵追上,打的大敗,陣斬三百多人,算是徹底打殘了汝州的明軍。
消滅汝州明軍有生力量後,李自成並沒有直接去攻打汝州城,汝州幾乎被闖軍掃蕩了個遍,只剩下孤零零的汝州城已經成不了什麼氣候,李自成便也懶得去管他們,直接衝入河南府境內,直撲宜陽而去。
宜陽知縣唐啟泰倒是個清正的官員,可惜汝州那邊為了推諉責任居然按住軍情不報,等李自成大軍到宜陽,唐啟泰才如夢方醒,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
宜陽的城門都沒來得及關上就被闖軍的騎兵突襲,奪取了城門,旋即號角一吹,幾千闖軍烏壓壓就湧入了宜陽,宜陽城連一個時辰都沒到就宣佈了陷落。
最可憐的還是唐啟泰,想要自縊卻完全沒有來得及,被闖軍計程車卒當場活捉,押往李自成處受審。
李自成上來便怒斥唐啟泰:“河南災荒如此,百姓餓殍滿地,豈不是爾等官吏之禍乎?”
唐啟泰早就存有死志,瞠目大罵李自成:“天不佑民,遂生爾等亂賊,何不殺我頭?”
李自成可沒有什麼耐心去跟唐啟泰辯論,手一揮便命人將唐啟泰拉下去斬首了,為了彰顯武功還將唐啟泰的人頭懸掛在了城門上,以此來震懾朝廷。
宜陽之戰結束後,闖軍算是把整個河南攪得天翻地覆,這下李仙風先不重視都不可能了,各地求援的文牒如雪花般飛到他的案頭上,這時他才明白原來李自成在河南已經做大到如此地步了。
十二月二十一日,闖軍攻克伊陽,旋即大軍衝向永寧,永寧知縣武大烈以及永寧郡王朱採𨮫急忙向李仙風求援,申明若是無援軍,則永寧必不可守!
朱採𨮫在永寧為非作歹多年了,什麼強搶民女啊,設卡抽稅啊,那是日常操作,永寧百姓無不痛恨他,如今李自成引軍前來,永寧百姓無不響應,及至永寧,大軍三萬,戰兵三千,旗幟連線數十里不能絕。
光是看著闖軍這個陣勢,永寧王朱採𨮫就嚇得魂飛魄散,幾乎暈厥,知縣武大烈還有些膽略,披甲執銳,站在城牆上與闖軍遙遙對峙,顯然是不會這般容易認輸的。
面對永寧李自成採取了牛金星的策略,圍三缺一,理由很簡單,正如牛金星所說,朱採𨮫貪鄙而怯懦,其必會貪生,只有圍三缺一,待到其破膽之日,必會奪路而逃,到時候引兵擊之,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取下永寧。
其實牛金星顯然是高估了朱採𨮫,闖軍才剛剛完成合圍,朱採𨮫就不顧武大烈的勸阻強行“突圍”,下場自然可想而知,闖軍立即做出部署,乘著明軍混亂髮起突襲,當場擊潰明軍守軍,活捉朱採𨮫。
朱採𨮫被抓,守城明軍也喪失守城的勇氣,將武大烈捆了起來,向李自成獻降,就這樣,永寧宣佈淪陷,而朱採𨮫也成為第一個落在李自成手上的藩王,這可是實打實的天家血脈啊!
和之前一樣,李自成又命人將武大烈綁了過來,詰問他為何要為朝廷壓榨百姓?尤其是舉了朱採𨮫的例子,說武大烈為官不察,實為可笑。
武大烈倒是沒有跟李自成扯歪理,直接唾了李自成一臉,然後怒然大罵,罵的實在是太難聽了,連素來講究殺人不過頭點地的李自成都忍不了了,怒不可遏的下令讓士卒用匕首剜了武大烈的舌頭。
武大烈被剜了舌頭,猶自罵聲不絕,雖然不能出聲,但滿嘴的鮮血還是濺射的到處都是,最後李自成對這個冥頑不化的明朝官僚徹底沒了耐心,命人用長矛將其刺殺,依然砍下腦袋懸掛在城門之上。
當然,武大烈為官算是清正,在百姓中口碑還不錯,待到闖軍撤退後,永寧的百姓自發為其收了屍,安葬在了郊外,直到明亡數十年後,朝廷為了籠絡當地人心便使人為武大烈建了廟,還為其賜了官,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殺武大烈不難,一個知縣而已,殺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的問題是,永寧王朱採𨮫怎麼處理,這可是實打實的王爺,雖然比不上那些近支值錢,但也是朱元璋的血脈啊!擱在平時也是天潢貴胄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