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俊跟張洪的話讓李炎醍醐灌頂,沒錯,闖軍進入汝州後主要的作戰方式肯定是攻城而不是野戰,而且按照歷史上對李自成的描寫也是“自成善攻,汝成善戰。”
這個善攻,便是擅長攻城的意思,至於缺少技術兵種的闖軍是如何成為農民軍之中最為善於攻城的部隊,那就細思極恐了。
明史中記載過李自成的戰法,每逢攻城便令士卒依次衝向城牆,每次鑿下一磚然後回來,如果有沒能取得一磚而回者便斬首,這樣迴圈往復,如同螞蟻搬家一般便會將城牆逐漸蛀空,然後再協力攻城,城牆就會轟然倒塌......
這樣的記載聽起來頗為荒誕,但李炎也無法確認李自成是否會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進行攻城,而若是當真是這種方法,那備效軍可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炮灰軍了。
思慮再三,李炎盯著案几上的長矛,突然開口說道:“長矛乃是諸兵之首,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如此棄用,豈不是可惜?”
黃色俊跟張洪聞言正欲出言勸諫,畢竟如是攻城使用長矛那是真的討不得好。
不等他們開口,李炎伸出兩根手指,在長矛中間的位置橫著比劃了一下,然後開口說道:“從這裡截斷,這樣便可以將長矛的長度削去一半,這般長度便是城牆上逼仄的空間也不至於掣肘吧?”
聞言,張洪跟黃色俊都低頭仔細思量了起來,未幾,黃色俊先點頭應和道:“觀軍所言倒是不虛,若是從此截斷,那麼長矛當是可以一用。”
“不過,若是此般做法,長矛便無優勢可言了”張洪搖頭說道:“長矛本以長制敵,如今擷取這麼多,豈非是反而短其長,而揚其弊端?”
長矛相比於刀劍的優勢主要在於兩點,其一便是長度,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長矛的距離可以在相對較遠的距離上對敵人進行壓制,比刀劍這種只能貼身廝殺的兵刃自然是有不小的優勢。
其二,便是他的破甲能力,在古代,面對重甲步兵要麼採用鈍器擊打,造成內傷,要麼便是以長矛突刺,刺傷比砍傷貫穿更深,也更為致命。
但到了明末情況又不一樣了,因為火器的出現,明軍的重甲比例在大幅減少,一般的刀劍都足夠應付那些罩甲了,在這種情況下,長矛的穿刺優勢逐漸變得不明顯起來,而其長度優勢顯得更為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從西歐到中國,再到日本,長矛的長度都變得異常的長,而且也逐漸從主動打擊武器,變成火槍手的輔助兵種,成為一種類似於籬笆一般的構成。
現在李炎要截掉長矛,讓他變成短矛,顯然是有些揚短避長了......
李炎聞言卻是搖頭說道:“張哨總的擔心我自然是清楚的,長矛雖然截斷,但卻也不是完全沒有長度優勢,相比於刀槍劍戟其依然有一定的距離優勢......”
“長度不復,而若持矛,持盾便也困難,攻城之際,最為重要的便是防禦,重甲盾牌總是不能忽略。”黃色俊在一旁憂心說道。
“重甲我們卻是沒有”李炎無奈的攤手說道:“如今這些做法都是權益之際,備效軍的情況諸位都是清楚的,我這麼做也迫不得已。”
張洪跟黃色俊自然是清楚備效軍的情況,聽到李炎這麼講了,也紛紛點頭表示理解。
“我自然不會只讓長矛兵去攻城,這其間的關竅其實在於另外一點。”李炎緩緩說道。
“在於何?”
“戰術配合。”李炎肅然開口說道。
“何謂戰術配合?”黃色俊跟張洪顯然是不清楚這個詞語的意思,紛紛疑惑的看向李炎,行伍多年,這般新穎的詞彙,倒是第一次聽。
李炎自然也知道這個後世的詞語對他們拉說是頗為新奇的,於是耐心的用他們能理解的言語進行解釋:“兩位可知道戚少保與鴛鴦陣?”
“自然是曉得的”黃色俊重重點了點頭:“當年戚少保鎮守邊關,令韃虜不敢南下,何其威名,如何能不知?但鴛鴦陣雖然有耳聞,具體卻是不知,難道觀軍知曉鴛鴦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