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禮其實說的當真不是酒話,若是說王學禮有什麼最突出的特點,那必然就是迷信,他迷信各種方士神棍,尤其喜歡招人看相算命。
李炎在他軍營之中的表現驚才豔豔,讓王學禮很是欣賞,於是便尋了個說是頗有神通的道士來悄悄給李炎看了看命格。
豈料那道士一看就大驚失色,告訴王學禮,若是跟隨此人日後必然封侯拜相,能蔭及子孫二百年,王學禮聞言怦然心動,這才有了喝醉後的一說。
酒醒過後王學禮也沒有改口,依然堅持請求歸屬李炎節制,當然這在現在的闖軍之中是不現實,李自成只道是王學禮擔心自己的部隊頂在前面被消耗光了,想要儲存實力,心中頗為不滿。
最後只能折中,讓王學禮依然去後營,充當闖營家眷的護衛隊,這樣不用打惡戰硬戰,總是可以的吧?
雖然說近百騎兵放在後營頗為可惜,但李自成現在也不在乎那麼多了,突出四川復入南陽的第三天,王文耀跟劉汝魁就帶著千餘兵馬前來會合,兩人都是李自成的老兄弟了,忠心是沒得說的,李自成的軍力瞬間就膨脹到了一千三百多人。
這一千三百都是精銳,算是闖軍的骨幹,其中騎兵三百餘,長矛手九百餘,還有近百的弓箭手,弓箭是個頗為奢侈的東西,闖軍倒是相對匱乏。
有了這些軍隊,李自成的底氣也足了,一千三百精銳闖軍足夠他對付三倍的明軍了。
就在闖軍都在摩拳擦掌等著哪支不開眼的明軍撞上來的時候,明軍就真的來了。
官軍南陽這邊的遊擊馬向貞不知道是得了誰的情報,天真的以為李自成還是隻有一百來人,瞬間就來了興趣,加上楊嗣昌的命令已經到了湖廣,要求當地協助堵截李自成,馬向貞自認為立功的機會到了當即率領所部三千明軍來堵截李自成。
說是三千,其實只有兩千,一千是空額,而且兩千之中除掉馬向貞自家三百家丁外,基本都是拉的衛所兵跟收編的山賊流寇,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雙方在南陽竹山一帶遭遇,都是猝不及防,馬向貞沒有想到闖軍來的這麼快,他都沒來得及從容佈置防禦。
而李自成也沒想到官軍動作這麼快,居然能夠在他們的行軍路線上進行堵截。
這是場遭遇戰,但兩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李自成見馬向貞只有兩千士卒,而且看起來不算是什麼精銳,生怕是官軍的計謀,因此按兵不動,派遣斥候四出去偵查附近有沒有大隊官軍的痕跡。
而馬向貞就更麻了,楊嗣昌提供的情報是闖軍只有百餘人突圍,如今這分明是一千多闖軍,而且軍容整肅,不似弱旅,自己貪功來的匆忙,沒有通知湖廣地界的其他官軍,如今倒是成騎虎難下之勢了。
馬向貞自然不能跑,且不說跑了的政治後果,但凡他露怯,李自成定然知道官軍的虛實,到時候縱兵追擊,他還是死路一條,當下只能先派人去南陽求援,自己則虛張聲勢待援。
不過顯然他想的太好了,李自成是個果斷的人,而且十年征戰,早就練就了他敏銳的嗅覺,三波斥候派出去回報都是未發現明軍的蹤跡,李自成就可以斷定這支明軍斷然沒有後援。
李自成對自家斥候的實力是絕對信任的,這點跟經常懷疑手下拉跨的明軍將領是截然不同的。
在確定不是明軍的陰謀後,李自成便打算吃掉這股明軍,也算是報自己在魚覆被圍的一箭之仇,於是闖軍便不再拖延,當即集合軍隊主動向馬向貞部發起攻擊。
馬向貞無奈,他的麾下精銳程度沒有辦法跟闖軍相提並論,只能採取守勢,選擇一處地勢較高的土丘佈陣防守,為了抵擋李自成的騎兵,馬向貞將鳥銃手佈置在前面,長矛手次之,為數不多的騎兵則分佈兩列。
戰事很快就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