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賊> 第九百四十一章:血口噴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四十一章:血口噴人 (1 / 2)

范文程作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重要謀臣,對多爾袞一力與明朝三衛軍硬碰硬的決策多有不同意見,但幾次諫言下來,多爾袞不但不像以往一般言聽計從,反而還對其大加責罵。

這讓范文程大有備受冷落之感,但他身為臣子,又不能無所作為,便一門心思撲在了籌謀軍需物資的掠奪與搶運上。清軍歷次叩關南下,其主要目的就是掠奪明朝的財貨人口。

多爾袞放棄了范文程在兵事上的方略建議,對他在軍需物資上的籌謀仍舊頗為看重,由此也算人盡其用。

范文程雖然曾對多爾袞頗有微詞,卻也心如明鏡,並非是皇父攝政王的態度變了,而是他的處境地位已經今時不同於往日,面對朝中內外的重重重要,太需要一次大勝來重建威信,鞏固權位。

昨夜的偷襲十分成功,清軍八旗鐵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殺入了三衛軍的大營,將之一舉打散,斬傷明軍數千人,這次小勝在近年來與三衛軍交戰的記錄裡,還是絕無僅有的。

但是,這次小勝對於清軍的意義卻絕不僅於此。三衛軍在朝鮮的表現太過震撼,以至於很多人在私下裡聽到與之正面作戰的與朝鮮那股明軍出自同一支人馬,心中就都不免生了懼意。

兵家交戰,向來勇者取勝,一旦在士氣上先萎頓了,往往就是敗軍的先兆。

范文程此前之所以一直諫言多爾袞要保守用兵,皆是源於此中關節。不過,多爾袞一戰小勝之後,這種顧慮也被逐漸打破,軍中健兒計程車氣也大為提升,這讓范文程又看到了希望,大清軍有望恢復皇太極在位時的兵威。

說實話,連多爾袞都心有迷惑,不知從何時起,大清的八旗鐵騎便不是那支滿萬無人敵的大軍,先後在遼西與朝鮮一次又一次的遭遇慘敗,全軍覆沒,甚至連主帥豫親王多鐸都成為了明軍的階下囚。

這些一連串的遭遇中,對多爾袞打擊最大的還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多鐸的被俘和殘疾。

多鐸曾寫信聲淚俱下的央求其派人將其贖回盛京,但多爾袞終究還是狠下心來無情的拒絕了這個請求。多鐸在戰鬥中身受重傷,據說被朝鮮的郎中鋸掉了整整一條大腿,試問如果讓殘了一條腿的多鐸回到盛京,不正是他失敗的例證,時時刻刻讓他至於權貴們的嘲笑之中嗎?

基於這種考量,多爾袞毅然決然的宣佈了多鐸戰死沙場的訊息,堅決不承認在朝鮮的那個殘廢是豫親王多鐸。

可想而知,經過打擊之後的多爾袞能夠力排眾議與三衛軍正面對決,面臨了多大的壓力。而今偷襲一戰雖然差強人意,但畢竟是一次勝仗,因此被他用來大肆宣傳,以激勵大清八旗甲兵的作戰士氣。

而大清八旗軍也的確恢復了以往計程車氣,紛紛叫囂著要一戰擊敗明軍,再戰踏破北京城牆。

多爾袞不求一戰滅掉明朝,只要能將崇禎趕下臺去,扶沈王坐上紫禁城的寶座。明朝內部將不可避免的分裂,陷入無休止的奪位之爭中。由此,大清便可伺機奪取更大的好處。不過,他對狡猾的沈王也加著萬分的防備,聽說此人的大部人馬已經到了昌平。

……

鎮虜侯李信再次返回北京城,所有與之接觸的官員都從他身上感受到了咄咄逼人的殺氣。這時,官員們才又恍然,面前這位年輕而又位高權重的官員與那個出身自太行山麓的草莽馬賊是同一人。

“殿下,臣建議,兩日後對清軍決戰萬不容更改,皇明興廢全在此一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