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賊> 第四百一十二章 遠慮近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二章 遠慮近憂 (2 / 2)

這股蒙古八旗騎兵也許是慌不擇路,居然一路向南往邊牆內逃去,陸九接到命令之後立即尾隨追擊。程銘九則即將所部分成兩部分,第一線緊隨在陸九的騎兵之後以作後應,第二線則留下來繼續清理滿清漢軍旗的殘兵。

眼看著一戰大獲全勝,李信卻生不起半分高興來,早在幾天前他已經得到了訊息,渾源州發生了大屠殺,十幾萬人口被屠殺殆盡,屍體堆積如山,崇禎皇帝為此還吐了血。這一戰之後,大同府算是被徹底打爛了,想恢復元氣沒有數年之功恐怕難上加難。

況且還有鑲白旗的固山額真圖爾格還遊弋在山西腹地,這個人就像是一枚定時炸彈,如果不盡快將此人揪出來幹掉,萬一再讓他來一次大屠殺後果不堪設想。

再者,朝堂之上的變化也令人憂心不已。孫承宗風疾已經不能視事,而頂替他的人竟然是一向視自己為眼中釘肉中刺的楊嗣昌,有了這樣一個惡鄰,自己所面臨的局勢更顯撲朔迷離。

壞訊息一個接著一個,自從於蒙古草原南下以後,與南面的通訊逐漸恢復,除了以上兩點遠猶以外,還有近憂。親兵營官牛蛋被控投敵,羅織罪名的人其心險惡昭然若揭,顯然是為了對付自己。

李信嘆了一口氣,他萬萬想不到,自己在前方作戰,後方便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開始無中生有,落井下石了。如此卑鄙齷齪,不顧大局,自毀棟樑,如果崇禎皇帝還能容忍如此宵小橫行於朝堂之上,大明豈能不亡?

李信現在唯一擔憂的是崇禎皇帝對自己的態度,如果他還一如既往的信任自己,那麼這些誣告,在自己勝利回師之後便都會煙消雲散。可如果崇禎皇帝因此而對自己產生了疑慮和猜忌,那麼他的處境就極為不妙了。朝廷上四處都是敵人,不會有大臣肯為自己說話,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就等於失去了立足於大明的根基。

別看現在三衛軍風生水起,也許只要皇帝的一句話,就能將其徹底毀了。在此之前,李信對這一點的認識還不夠情形深刻,但是現在的危機感卻如影隨形。

就在昨天,太原派來的人找到了他們,帶來了一則更讓人憤怒不已的訊息。朝廷撥款二十萬兩給山西賑濟災民,但到了太原以後居然只剩下了兩千兩。沿途各級官吏對這筆銀子上下其手,竟然做下了如此令人髮指的行為。

他能怎麼做?和直隸山西兩省的地方官為敵,去一一討還那二十萬兩白銀嗎?還嫌三衛軍在朝野樹敵不夠多嗎?

大同的戰局已經接近尾聲,清軍的這次突襲註定失敗,孤軍深入的圖爾格早晚會覆滅,已經不足為慮,但是卻沒有贏家。打贏了戰爭的李信一樣也是輸家,擺在他面前的局面比一團亂麻還亂。千頭萬緒思慮起來,竟然有難以下手之感。

最後,他還是決定只挑兩件事做,一是像皇帝表明忠心,二是全力應對已經到來的饑荒,一定不能讓自己的老巢陷入混亂,再出現流賊復起的局面。

李信破天荒親筆書寫了一封奏疏,雖然歪歪扭扭卻是情真意切,痛陳內心之憂慮,更駁斥了那些構陷自己叛國投敵的謠言,其中也還解釋了他攻略蒙古的意圖。並聲言,此戰過後漠南蒙古各部聯盟的首領便會進京朝覲。

回京的路已經通了,由於傳旨被滯留在軍中的高鏗到了此時便決定返京,李信將那封平生第一次親自書寫的奏書託由他帶回京城去,轉呈皇帝朱由檢。

“李將軍,咱們就此別過,咱家不虛此行,一定會將各種實情一一稟明萬歲,絕對不會讓朝中的宵小得逞,您就放心吧…”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