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李信何在?”
高鏗頓時有些惱怒,竟然有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撒野,推開門卻愣住了。
“高,高公?”
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高時明,此人雖然也姓高但與他卻不是一路人。
“哎,這不是小高子麼?你來此作甚?那李信可在屋中,快快喚他出來聽諭!”
李信就跟在高鏗身後,連忙給高時明見禮,這些太監都是惹不起的主,如不恭敬著點隨時能在皇帝面前給他穿上幾隻小鞋。高時明正眼都不看李信一眼。
“萬歲口諭。”
高鏗偷偷捅了身旁的李信一把,李信這才回過味來,趕忙跪倒在高時明身前,心道這些狐假虎威的太監,平日裡恐怕沒少受那些閣臣驍將的膝蓋。
“著即令李信進宮,不得延誤!”然後又吊著嗓子道:“起來吧,別滲著了!”
沒等李信起身,高鏗卻緊走一步來到高時明身前陪笑道:
“高公留步,宮中可有大事發生?”
高時明瞟了高鏗一眼,“宮裡邊沒事,北邊出事了。”
聽高時明如此說,李信心裡咯噔一下子,“北邊?韃子?”
“可不是,大事不妙了,剛剛北邊來的探馬,說是山海關已經落入韃子手中。”
“可當真?”
李信頓時大駭,山海關何等重要,如果落入韃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若此事確實,歷史的走向便已經徹底偏離原本的軌跡,而且帶著大明滑向了一條更為黑暗的小路。
一日之間二入紫禁城,李信從東華門經過時,禁衛禮貌的對其行禮,李信又一一還禮,旁邊的高鏗卻提醒他,
“您現在身份不比從前,軍漢們行禮,可切莫再回過去,古往今來也沒有將軍回禮士卒的道理,記住了,莫要讓人看了笑話!”
這自然是一番好意,李信如何不知?
李信今日第二次來到文華殿,不但早間的閣臣文官們都在,連京營提督方正化以及剛剛回宮的曹化淳都位列殿中。
楊嗣昌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著,聽起來有些變調。
“為今之計,京師要再次戒嚴,令洪孫陝兵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