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課結束,按照早就定好的計劃,陳念本來是應該以“上級領導”的身份跟這個班級的學生去做一次座談會的。
但,無論是陳念自己還是陳果,都覺得這樣的活動實在是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於是便乾脆取消了座談會,改為隨機抽取幾個學生訪談——或者說,其實閒聊的程度還更高。
當然,陳念還是有意識地在對話過程中去詢問有關靈眸的使用狀況的,但讓他意外的是,這玩意兒在學生群體中,其實並沒有帶來特別大的“反響”。
或者說,就跟他們之前使用的什麼多媒體啦、什麼智慧黑板啦一樣,靈眸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件新的教具。
他們並不在意這件教具,可問題是,就是這種“不在意”的狀態,居然也能讓整個班級的教學水平有顯著提升。
這一點,恰恰說明了靈眸的可取之處。
如果這玩意兒真的是讓“會用的人提升更快”的話,那陳念會毫不猶豫地叫停這個專案。
因為,那無疑會進一步拉大所謂“天才”和“庸才”的差距,把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效率失衡的問題徹底埋進深淵。
但好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玩意兒還是很有用的。
——
至少,當陳念坐在一個看上去吊兒郎當的男生對面,以“裝備製造者”的身份嘗試著去跟他溝通時,他表現出來的不是“不屑”,而是佩服。
“.你們這個東西還是挺有用的,說實話,我最佩服你們這些搞科研的科學家了。”
“那些什麼網紅啦、明星啦,我覺得都沒辦法跟你們比。”
“我自己懂我自己的啦,我們這些人就是下水道的老鼠,根本就沒有人關心我們以後要去哪。”
“之前有些人來我們學校拍影片啦,送物資啦,揭露什麼教育不公啦都是扯犢子。”
“說實話,伱們是第一個真的想讓我們好起來的。”
“雖然好的也有限啦.抱歉啦,我們天生就不是什麼讀書的料,給我們再好的東西,也沒有多大用的。”
聽到這裡,陳念不由得有些疑惑。
“你們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提升嗎?你們不知道這個班級的綜合成績已經比最開始的時候高出了至少30%了嗎?”
“知道啊。”
男生聳了聳肩,回答道:
“但那有什麼意義.說真的,我們每個人的起點都低得嚇人,別說提升30%了,哪怕提升300%又能怎麼樣?”
“我們沒辦法去跟那些少爺啦、天才啦去競爭的,一副眼鏡.很好,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問題。”
男生的敘述非常清晰,這讓陳念都不由得有些懷疑:
如果他的思維邏輯確實能達到可以完整地表述出自己想要表述的東西的程度的話,那他為什麼會“淪落”到這個學校裡?
一個有些殘忍、但現實的情況是,人類個體的能力是有下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