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年頭大旱也是作孽啊,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估計我這個攤點也擺弄不到多長時間了。估計也快沒客人了。到時候的日子難過,家裡還有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要養呢,我不知道沒了生意,一家子怎麼活下去。”攤點的老闆道。
一說到大旱這個話題,其他桌子坐著的人也跟著聊了起來。
“我那個村子,都餓死了好幾個了,我家裡去年還有不少的存糧,日子還能熬下去,不然的話,估計也被餓死了。”
“我那個村子也是,餓死了好幾個,如今也快旱死了,要是在不下雨,喝的水都沒了。”
“我們村子的水也快乾涸了,還得抽著井水了,河裡面早就乾乾的了。”
“這要是不下雨,估計井裡面的水也沒有了。到時候,咱們不是被餓死了,而是被渴死了。”
“唉,咱們還想著眼下還是得想著吃的,怎麼熬過去。沒得吃,就只能逃難了。”
“這朝廷也是的,不管我們這些百姓的死活,這都餓死人了,也沒看到朝廷咱們分下來一點兒糧食。”
這古代,賢明的君主遇到這樣的災年,都會給百姓賑災。
三十年前也有一次大旱,當時還是先皇執政的時候,那氣候也差不多,餓死了不少人,不過那時候朝廷賑災,雖然也吃不到多少東西,不過不至於餓死了。
每天一碗粥,也就挺了過來。
這會兒也旱了不少時間了,但卻沒有看到朝廷有任何的動作。
“我聽說,京都的城門處九皇子設了一個粥點,每天逃難過去的難民都能夠領到粥喝呢。”
“真的?”
“我也是聽說了,我們村子裡就有逃難過去的。”
“要真的是的話。那咱們就有福氣了,這會兒終於能有好日子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