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沈家巷63號。
李仲武新買的院子裡,一棵老柿子樹下,李仲武坐在新買的躺椅上,眯眼翻閱著手中的書,他右手邊還擺著一隻方凳,凳子上放著一隻紫砂小茶壺,壺中有茶, 不時他會隨手抓起小茶壺,對著壺嘴抿一口茶水。
這院子已經被他收拾乾淨,屋裡也都打掃乾淨了。
除了有點冷清,其它都好。
住在這裡,讓他的心終於有踏實的感覺,像是小船停進了港灣,高高的圍牆,讓他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不遠處的廚房裡,有燉骨頭湯的香氣飄出來,那是他給自己準備的午餐。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廚藝說不上精湛,但解決自己的飲食,絕對沒有問題。
作為家裡的獨子,以前每到暑假,家裡農忙的時候,父母都要下地,每年那個時期,家裡的洗衣、掃地、抹桌子、做飯等活,就全是他的。
從10歲起, 他就被逼著學做家務。
因為他們家鄉有一個傳統:孩子過了十歲, 就得幹活。
用老話說,就是——有錢無錢,快活十年。
十歲以上的孩子,就要學著幹活,只有少數被家裡慣壞了的孩子, 才能倖免。
他十歲開始學家務,十二歲開始下地幹活, 十五歲的時候,地裡的活,差不多都學會了。
包括挑擔子。
十五歲那年夏天,他爸累病了,發燒,地裡幾千斤稻穀,母親一個人往家裡挑很吃力。
他見母親辛苦,就主動拿起父親的扁擔,下地幫忙一起挑。
那時候他還沒有完全長成,個頭不比母親高多少,但從小做慣農活的他,身上的力氣已經比母親大不少。
只是……
那次以後,他的個子就沒怎麼長了。
用老話說,就是累傷了。
時間一點點流逝,李仲武又一次端起手邊的茶壺,卻發現壺中空了。
他下意識抬眼看了看天空的太陽,見烈日高懸中天,這才意識到已經到中午了。
他目光下意識看向廚房那邊。
廚房裡的骨頭湯,他從上午8點多就開始燉, 現在估計早就燉爛了。
不過, 也無所謂,肉爛了也在鍋裡。
何況,他也喜歡燉得骨頭分離的骨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