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自古就有包辦婚姻的陋習。
古封建時代的盲婚啞嫁成就良緣的能有多少,誰也沒辦法給出一個精準的資料,但毀掉紅塵男女一生幸福的,肯定不在少數。
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跨越年份又極其漫長的時代,靠舌燦蓮花的媒人牽線、靠父母看人識人的目光來決定兒女的一生幸福,與婚姻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那時,男人的出路是,娶個小的償。
女人的出路呢,好吧,事實上,必須從一而終的女人,根本就沒出路。
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紀,時代幾經變遷,家長變得開明,在子女婚姻上頭,比較能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可即便如此,父母插手子女終身大事的個例,還是很普遍的。
站在子女的立場,會怨父母干涉太多,剝奪了他們的婚姻自主權;站在父母的立場,會怨孩子不懂事,他們做了那麼多,還不是為了孩子好。
兩代人在認知上的差距,導致的結果是,會在婚姻這件事上紛爭不斷:輕則吵嘴,重則反目。
蘇錦相信,楊爸楊媽是真心愛女兒的,他們的出發點全是為了女兒好。從他們的眼光看來,薄飛泓的硬體,的確差到離譜。
他們的心態,她完全能理解。
可從她對薄飛泓的瞭解來說,這男人其實沒他們想像的那麼差。只要他願意,隔上三五年,他的生活肯定能大變樣。葭慧跟了他,不見得就是一件糟糕到讓人無法容忍的事。
可那只是她的想法。
要改變楊家二老對薄飛泓的壞印象,只能靠他自己的行動來證明。這不是別人靠嘴皮子說一說就能完事的。
而且,她也不好多說什麼。
誰讓她嫁的好,若鼓勵太大,楊爸楊媽可能認為她這是想把他們女兒往火坑裡推。
吃過午飯,蘇錦起身告辭。
那會兒,楊爸楊媽已經決定了,要搬過來和女兒一起住,為的是方便照顧女兒的起居飲食——愛護之心,很明顯。
坐到車上,蘇錦的心情,沉甸甸的。
拿著手機,她翻到了薄飛泓的號碼,卻遲遲沒打出去。自己和那人,總歸不是特別熟的熟人。想安慰也沒法安慰,也不合適由她去安慰。
思來想去,還是打給了靳恆遠。
彼時,靳恆遠剛坐進自己的路虎,正打算去一趟醫院,聽到手機鈴響,拎起來笑著問了起來:
“中飯吃在哪裡?”
“葭慧家!”
“哦,是嗎?誰做的飯,薄飛泓?”
這幾天那傢伙時不時會打個電話問他這菜怎麼煮,那菜怎麼煮,可上心了。
“沒呢!薄飛泓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