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徐盛將軍,帶人抵抗了,可……可是兵馬剛一交鋒,就被敵軍包圍,沒多久便落敗被擒。”
下人將丹徒縣的訊息,長話短說,剛一說完,就讓張昭的臉色更為難看。
“徐盛被擒!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可看清楚進攻丹徒的人是誰?”
“應該……應該是袁術的兵馬!”
聽著下人這般說,張昭大驚失色,立刻衝著下人大喊。
“快,快去請張子綱來見我!”
張昭口中的張子綱,名為張紘,張紘與張昭二人並稱為江東二張。
張昭和張紘都不是江東人,而是徐州人。
張昭是徐州彭城人,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與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張昭成年後曾被舉薦為孝廉,但他推辭沒有接受,與王朗一起討論以往君王避諱之事,徐州的才士陳琳等對他頗為稱賞。
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後經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
後來徐州動亂,張昭為了避禍,隨一些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割據江南,剛剛創立基業的孫策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
孫策對張昭極為禮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像同輩的密友一樣。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作出了很大貢獻。
這一次孫策前往馳援丹陽郡,也是將吳郡的一切事務,都交給張昭管理,可見對張昭的重視。
而張紘同樣是徐州人,只不過他是徐州廣陵郡人士,張紘年輕時遊學京都,曾跟博士韓宗學習《易經》和歐陽《尚書》,又到外黃跟濮陽闓學習《韓詩》、《禮記》和《左氏春秋》。
後來回到本郡,被薦舉為茂才,當時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闢為掾屬,都被他拒絕應召,後來也是因為徐州戰亂,避亂江東。
孫策建立基業時,張紘前往投靠,因為張紘的才能,孫策表其為正議校尉,隨軍出征。
原本這一次孫策馳援丹陽的時候,張紘也一併跟隨,只是在遭遇了嚴白虎的動亂,需要急行軍前往丹陽,張紘便沒有跟隨。
而是留在了吳郡,協助韓當剿滅吳郡的匪寇。
張昭急招張紘的意思,也是因為眼下吳郡並無太多兵馬,大量主力兵馬都被孫策和韓當帶走了,如今丹徒遭遇了襲擊,張昭若是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派遣兵馬前去阻擋,只怕對方不出十天,就能夠打到吳縣來。
當天晚上,斥候們便急匆匆的去傳召命令。
第二天一早,收到訊息的張紘就火急火燎,來到了吳縣。
並且找到了張昭。
“子布兄,我收到你的訊息,連夜回來,你說丹徒被人襲擊了?”
一見到張昭,張紘便神情緊張的問起了張昭。
“你可算是回來了,大事不好了!”
“丹徒被襲擊,很有可能是袁術的人馬乾的,眼下敵軍舉兵萬餘,正朝著吳縣而來,子綱兄你在附近還有多少兵馬?”
“尚不足六千人!”
張紘眉頭一皺,隨即神色慌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