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袁耀有萬人大軍,算上他的勇士營,此番奇襲吳郡,準確來說,有將近一萬三千人。
可實際上,這一次進攻丹徒的先鋒兵馬,只有劉闢統率的三千人。
倒不是他不想要一次性將兵馬都派遣出去。
而是這港口實在是有些小了,一次能夠停泊的船隻數量有限,加之這麼多人不可能同一時間,全部下來。
所以只能夠分批下船和登陸,劉闢率領的兵馬是第一批登陸的,所以他負責開路,攻打港口。
區區三千人,就足夠了。
若是三千人還拿不下著一座港口,那劉闢可就真的要提頭回來見了。
也正因如此,麾下擁有八百將士的徐盛,才敢殺回來,與劉闢一戰。
徐盛操著一口大刀,從縣城內殺了出來,身後跟著一眾士卒。
這丹徒縣內,原本是有一千精兵的,但其中一部分負責巡邏,早已經被清理掉了。
剩下的這些都有不少嚇破膽跑了,只有一些徐盛的親信,才敢跟隨徐盛,從丹徒縣內衝殺出來,為徐盛拼死一戰。
幾十號人跟隨徐盛殺出來,很快便和劉闢的人馬碰上了面。
劉闢這幫人除了上岸的時候,遭遇了少數的抵抗,其他時候,幾乎沒遇到什麼強有力的抵抗,大都是一些在這碼頭上幫忙的鄉勇。
這幫人,可不會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拼死抵抗。
在看見劉闢這些人根本就是一些朝廷正規軍的時候,他們也知道對方並不是衝著他們來的。
反正這丹徒縣換了誰當主人,他們都可以在碼頭上混個差事,自然不會進行徹底的抵抗。
很多人就是想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對袁耀的人馬,不是那麼討厭。
畢竟來犯的不是水賊流寇,水賊們來進攻碼頭,可能會殺害平民,劫掠貨物。
但朝廷的正規軍,只針對碼頭的軍事建築和勢力,不會對平民展開進攻。
也是這個原因,讓劉闢的兵馬,很快就佔據了整個丹徒縣碼頭大半的地方。
徐盛逼近劉闢的大軍所在,放眼望去,看見碼頭如今已經被敵軍佔領了大半地區,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絲遺憾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