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一回來,便開始在袁術的面前邀功。
他這點功績,自然是值得多說幾句,生怕別人不知道,畢竟袁術大軍接連經過幾次大敗,正需要一場大勝來沖淡一下那種陰鬱的氣氛。
“好,好孩子,真是我的好大兒啊!”
“為父只當你是去歷練歷練,沒想到你有這番本事,快跟為父說說,你是如何擊敗那曹阿瞞的!”
此刻,袁術也是十分高興,他和曹操也算是老朋友了,當初曹操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就認識,後來更是一起組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聯盟。
原本的朋友,卻在幾年後開始分道揚鑣,相互攻訐。
與曹操交惡,袁術從來沒有後悔過,但是他卻十分氣憤。
氣憤的不是曹操,氣憤的是自己和曹操的幾次爭鬥,都是以失敗收場,每每和曹操兵戎相見,吃虧的總是他。
就算袁術有四世三公袁氏積攢下來的實力,可被曹操一直壓著一頭,也讓他心中無法的鬱悶。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
他的兒子,給他找回了場子。
不但將曹操的大軍擋住,還將失去的汝南郡都給收了回來。
這收回來的不僅僅是汝南郡,是他袁術的面子,還有四世三公袁氏的臉面!
袁耀見袁術感興趣,自己在祝縣的事情,他自然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反正就算袁術不問,他也打算將自己在祝縣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袁術說。
畢竟,只有多加描述自己在祝縣遇到了何等困境,才能給張勳不派遣援軍潑髒水,才能夠讓袁術對張勳深惡痛絕。
事無鉅細,袁耀便將自己在祝縣的大半個月時間抵抗曹軍的經歷,一五一十的都說了出來。
當然,他如何與呂布謀劃的事情,自然是沒有透露出來,畢竟這點事情袁術還是不知道為好。
在述說這些事情的時候,袁耀著重描繪了自己向張勳兩次請求援兵的事情。
說到這個地方時,袁術自然是皺了皺眉頭,不過沒有打斷袁耀的繼續描述,只等袁耀說完,說到那張勳不僅一兵一卒都沒有派遣過來,而且還打發他去守衛祝縣,被曹操圍攻,袁術的臉色就開始不對勁了。
特別是,袁耀說起,曹操的大軍到來,眾人都勸他離開,棄城而走。
但是袁耀慷慨激昂的回答,自己要是跑了,淮北怎麼辦,父皇的基業怎麼辦,他不能夠給袁家丟人,便硬生生帶著僅有的幾千兵馬,擋住了曹操大軍十幾天的進攻。
其中的過程,袁耀自然是描述的極為兇險,甚至誇大了曹操大軍的數量,以及曹軍進攻時的兇狠程度。
在場的人,有不少將領都是經歷過和曹軍交戰的,並不覺得袁耀所言有虛。
等到袁耀一番描述說完,不少人都對袁耀投去讚許之色,甚至頗為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