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影坐下笑道:“要我說,這事也沒啥好商議的,等明年把房子蓋好,再放出風聲,對外收徒不就完了。”
菊花認真對二人道:“這醫學院的房子和一應需用之物,只需有銀錢就能買來,因此不算難事;重要的是,要召集天下杏林高手匯聚此處,研討交流醫術,並教授學生。不然,光憑你跟秦大夫兩個,不得累死?從這點來看,醫學院跟書院的辦學意圖是相同的。”
秦楓顯然不像雲影那樣漫不經心,肅然點頭道:“我已經對外放出了風聲,料那些隱居的杏林人士和想在醫道上有所突破的人都不會無動於衷的。何況他們來了這裡,無論是探討醫術,或是當先生,或是當學生,各樣條件都優厚,毫無後顧之憂,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條件優厚,雲影想起這項銀子來源,就道:“菊花,你們兩家拿出好幾萬銀子,我跟師兄都很不安和慚愧呢!”
不等菊花回話,秦楓就笑道:“我可沒慚愧。你也休要慚愧。這銀子又不是給我們用的,這是張家和鄭家積德行善之舉措,跟咱們懸壺濟世一樣。建這樣一座醫學院,好過把銀子捐到廟裡點香油。非是我不敬鬼神,而是覺得做些實事更實在。”
槐子接道:“我們光就出些銀子,如何教、如何治病救人,還不是要靠你們?所以我倒覺得給你們添麻煩了哩!”
一句話說得眾人都笑了。
何氏道:“可不是。下塘集這塊的人,不曉得有多少人家給秦大夫和雲大夫供長生牌位哩。菩薩好是好,他也忙不過來哩。還不是秦大夫這樣的人幫咱們老百姓?這個啥醫學院,要是建成了,肯定好多人來瞧病。”
板栗忙道:“奶奶,這醫學院是讀書的地方。看病得去集上。去濟世堂。”
小蔥見何氏還是一臉糊塗,就跟她細細地解釋了一番。
何氏跟楊氏方才明白。她們立即決定,要紅椒和紫茄都去醫學院上學。把個小蔥弄得張口結舌,不知如何說才好。
那邊,秦楓將醫學院的規劃條陳拿出來,跟槐子和青木商討,不斷補充完善。
葫蘆和板栗也在一旁認真聽著。
菊花則和雲影嘀咕,要多拉幾家富戶進來,多弄些銀子使用。又建議雲影讓人把那搽臉的護膚品多做些,往後就當作一項收入來經營。
雲影聽了連連點頭。
幾人商議到日落時分方才停歇,自此秦楓和雲影也忙碌起來。
當週夫子把書院地址定在鄭家後山後,清南村再次火熱起來。寒冬臘月裡,魏大人和趙耘召集了一兩百人在山上伐木、開通上山道路。然後清理場地,做些工程前期的準備事項。
村民們也把心思從張家的大火轉向書院,整日談論的都是這事,也就張鄭兩家心頭還瀰漫著大火的陰影,又因為準備建新家園而忙碌不停,無暇顧及此事。
紛亂擾攘中,又到過年了。
因有不少求學的學子年前就到了下塘集,甚至來到清南村,租住當地人的房屋。因此下塘集分外熱鬧起來。清南村人懷著興奮的心情,期待憧憬讀書人匯聚小青山的盛況。
有幾個宿儒應周夫子邀請,也在年前趕到清南村。
李耕田激動萬分,興沖沖地為他們騰房並院,安排住處,添置傢什用具。趙耘也跟著忙得腳不沾地,自不必一一細數。
過年的時候,按說張家跟鄭家在一塊過,應該熱鬧才對,但張家剛遭大難,實在難以暢懷笑鬧,卻又因為大難不死,格外珍惜,所以這個年雖然少了些喜慶,卻多了些溫馨。
主家們聚在一處過年,下人們為了幹活方便,馬叔一家、劉黑子一家、老陳頭(黃麥)一家,還有櫻桃等人商議了,乾脆也聚在一處過年,因而鄭家大院人氣旺盛的很。
年三十這天,鄭家大院裡下人往來穿梭,進出頻繁,青木槐子也忙得不得了;菊花和劉雲嵐也指揮安排媳婦們張羅大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