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不想再說這個話題,畢竟梅子的事還牽涉到青木,也讓人不太愉快。
她轉而對劉小妹道:“我家快要蓋房子了,到時候你可要來幫我煮飯。不然,那麼些天,盡燒飯應付那些人·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我可不悶死了。你先跟你娘說一聲,看她答應不答應。”
劉小妹笑嘻嘻地保證道:“我準來。這玉米收完了就種小麥,忙好了,地裡就剩一些雜事了,有我娘在家照應著就成了。”
小麥還沒種完·鄭家卻等不急了,風風火火地忙起蓋房子的事。
因為跟往年比,今年秋天村裡還多了一項活動——撿橡子果兒,大夥可是等這橡子果兒餵豬哩,所以,這蓋房子的事不能往後拖了,不然到時候難得請到人。
鄭長河跟楊氏親自去下塘集,把青磚小瓦買了家來,請牛車拉了好多趟。
鄭家小院裡忽然亂了起來,堆滿了木料和磚瓦,還有青木從河邊挑來的沙子、山上挖來的黃泥。
有天飄了場秋雨,淋得院子裡更顯雜亂。鄭家人都憂心忡忡,生怕這雨一直下。
好在第二日天就放晴了,鄭長河這才放下心來,就和青木開始摜土坯,又抽空撿石頭往家挑。
白天沒空,晚上張大栓父子和趙三也來幫忙摜土坯,點著火把幹活。
菊花又開始勞累了,那真是腳不沾地。
她不停地安慰自己道,這房子蓋好了可是要住好些年的,忙一場,一勞永逸。
她還專門跟爹和哥哥設計了一下房子的結構和院落的佈局,畫了一張歪歪扭扭的建築平面圖,連比劃帶說明,倒也讓他們看蠲白了,又細細地修改了一番,最後才定了下來。
一溜六間房屋,東西兩邊各三間,都是一樣佈局,便於往後分家。除了堂屋,房間都隔成了前後兩間,一窗向南,對著前院;一窗向北,對著後院,為的是多幾個房間也好放雜物和留著待客。
豬欄、雞欄全蓋到後院去了,前院的東西屋側面都專門留了一條通道通往後院。
菜園子也挪到了後院,前院只栽幾棵果樹。因水井無法挪走,廚房便也蓋在前院的東西兩頭,不過眼下只蓋一間廚房就是了。
去年新開的那塊菜地,所有的菜都扯光、剷平了做新房子的地基。由於增加了後院,那地方就有些緊張,幸虧在前面新買了一畝地,於是把整個房子的地基往前挪了一小段。
隨著準備工作做好了,菊花的大舅帶著來福表哥、二舅、大舅母都來幫忙了留外婆和二舅母在家照應著。來福師傅王金華也來了,算是木工。
村裡也來了一大群人,張槐家和趙三家自不必說,劉二順、秦老友、李耕地、老成、周矮子、黃大磙子的兒子黃小墩、李長星、李長明、趙大嘴等鬧哄哄的一大群人,散佈在院子裡。
鄭長河父子早早地用竹子稻草搭了個簡易的棚子,把家裡的東西搬了進去;廚房也暫時未拆,不然連燒飯的地方也沒有了。
隨善一陣整齊的號子聲,鄭家那住了十幾年的茅草房子被推倒了。
望著那塵土飛揚的斷壁殘垣,鄭長河和青木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推倒了,再豎起來的可就是瓦房了。
菊花每日裡和劉小妹隨著楊氏、大舅母章氏一起煮飯洗碗。忙裡偷閒中常跑出來望著那雜亂而又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滿心歡喜。
鄉民們有些光著膀子幹活,挖土砌牆、挑磚扛木料,工地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人們大聲談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