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袁崇煥殲滅科爾沁的塘報,崇禎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和看到良鄉兵變時的激憤心情完全不同,這次的崇禎心中只有驚喜和激動。
陣斬兩千,俘虜七千,這是隻有洪武、永樂年間才能見證的大勝!
更俘獲了無數牛馬羊駝。
美中不足,就是斬獲的人頭和俘虜都來自被黃臺吉賣掉的科爾沁部,建州本部毫髮無損。
不過,這也在崇禎的預料之內。
崇禎對黃臺吉十分了解,深知此人心有山川之險,絕非易與之輩。
自己用袁崇煥下獄將計就計,把他擺了一道,但並不指望能畢其功於一役。
心情大好的崇禎翻開下一道上疏,剛看了兩行字,嘴角的微笑就僵住了。
上疏者是戶部尚書畢自嚴,首先恭維了一下皇上天威,使奴酋遠遁。
然後畢自嚴統計了一下將要發放給得勝歸來的將士們的軍餉,還有諸如趙率教部等死難士兵的撫卹,以及直隸遭兵災的城池的修繕費用、難民的養家費。
合併歸攏,除了太倉現有的稅銀外,還有二百五十萬兩的缺口!
要想補上這個缺口,就要等來年的各省稅銀解押到京師了。
但是很顯然,崇禎等不得。
總不能遼鎮官兵勝利還朝了,自己腆著臉下一道聖旨說,打得不錯,但你們的工資要先欠一年吧?
用自己的內庫,則除了撫餉外還不夠,更不要說內庫花光,宮中用度都要成問題。
崇禎將這份上疏看了又看,揉了揉跳動的太陽穴。
“宣韓爌和畢自嚴。”
事關緊急,崇禎不能再沿用低效的廷議了,直接當面召對。
韓爌和畢自嚴都知道這份上疏的內容,坐下來後,一一闡述見解。
韓爌所持意見,是派遣大員,到蘇松江浙之地收取逋賦。
所謂逋賦,就是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