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吏治 (1 / 3)

“建奴退兵了?”崇禎驚訝問道。

“稟報陛下,據我手下夷丁探查,建州全軍確實已經遁向東北部灤州遵化一線。”

“往遵化而去?”崇禎在心頭評估,按說去了這麼多天(攻城天數加上建州前期來京師路程),袁崇煥就是再磨洋工,也該把遵化拿下了。

他望向滿桂,斟酌了一下道,“滿經略,有件事還需要讓你得知。”

“袁督師並沒有死,而是被朕安排領著祖大壽、何可綱去攻打遵化,斷絕建州後路。”

“我看過你的奏本,也知道你同袁崇煥和遼鎮素有嫌隙。不過,以後的話呢...”

崇禎正在組織語言,卻驚訝的看見滿桂眼角流出熱淚。

“陛下聖明,如此說來則真是遼東之幸,大明之幸!”

“我本就出身遼鎮。當年寧遠築城,也是袁督師推薦。”

滿桂又解釋了一下為什麼自己身為孫承宗中軍,又一路從遼東成長為高階軍官,卻和遼鎮一眾人等處不來。

原來滿桂和趙率教原本是至交好友,但在寧遠之戰時,駐紮在前屯的趙率教沒有親自支援滿桂,只派了一千多援軍。

因此上報功勞的時候,滿桂堅決不給趙率教表功,但袁崇煥卻意見相左。因為他知道建州擅長圍點打援,所以特地要求經略高第不派援軍,因此並不覺得趙率教錯了。

原本是意氣之爭,但後來三人身份地位都水漲船高,面子抹不開,這件事便一直是個死結,直至趙率教全軍覆沒。

而滿桂告袁崇煥的狀,實際上也是為了出一口氣,並非真的要致其於死地。

滿桂按下不表的,則是自己手下的夷丁戰鬥力雖強,但軍紀較差,真要計較起來,也許是那些夷丁先去招惹的遼鎮也說不定。

崇禎聽完,對他們的這筆糊塗賬也算有了一點了解。

“皇上,老趙已經沒了,人死不能復生,再大的委屈,在國仇家恨面前,算的了什麼?”

只聽滿桂又請求道,“陛下,建奴此去遵化必然諸多兇險,臣請再領城內勤王軍前去救援,與袁督師並肩而戰!”

崇禎擺手道,“支援暫時先緩著吧,建州連續數日攻城,城內都是疲兵。再趕路去救遵化,怕不是先被包了餃子。”

他又提醒滿桂道,“滿經略,過去的事已經揭過。不過近來還是有人在朕耳邊說,你手下的夷丁頗有擾民之舉。”

崇禎將一本書遞給滿桂,指著其中一頁道,“近來你軍務擔子也沒那麼重,這個典故,你好好看一看。”

正是《資質通鑑》中,“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這一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