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城頭,京營炮兵正在整備一尊尊炮口粗大的紅夷大炮和相對嬌小些的弗朗機炮。
在火炮科學上,明朝一直是採取拿來主義。
成化年間,見到葡萄牙的弗朗機後裝炮射速快,便大肆仿造。
嘉靖年間,看到荷蘭軍艦的紅夷大炮火力強勁,就下血本購買。
此外也有一些自主研發的虎蹲炮之類的輕型野戰炮,主要用於密集殺傷步兵。
崇禎在京營提督襄城伯李守琦等人的簇擁下,視察著這些國之重器。
虎蹲炮的體型最小,甚至與其說虎蹲炮是炮,不如說它是大一些的霰彈槍。
然而這種炮用起來最靈活,甚至許多明軍騎兵部隊都有配備。
弗朗機炮則要大一些,而且是後裝炮。
這種火炮最大的優勢是安全,因為它的發射方式是將裝有火藥、彈頭的子銃放入母銃膛內輪換髮射。母銃不與火藥直接反應,炸膛風險大大降低。
而且由於可以輪換子銃發射,這種炮的射速也最快。幾乎每處炮樓都配備了一門。
角樓上,禮部左侍郎徐光啟正率著一隊洋人清理著此前已經多次大顯神威的紅夷大炮。
崇禎見到這些同周圍格格不入的洋人,一下就來了興趣,領著眾人前去圍觀。
徐光啟上前見禮,便介紹起這些設計上已經有些現代感的火炮。
崇禎撫摸著青銅鑄就的炮身,皺眉發問道,“這炮身為何炮尾如此厚重,炮頭卻較為輕薄?”
徐光啟解釋道,“這紅夷大炮乃是根據膛內火藥爆炸後各處承壓不同而設計的,因此不是一根渾圓的炮筒,而是呈紡錘形。”
他指著炮身道,“陛下請看,火藥是在炮身尾部爆炸,因此膛壓最大的尾部炮身也最厚。而炮口處本身並無火藥爆炸壓力,只是約束炮彈發射的軌跡而已,因此不需要特別加固。”
徐光啟充滿感情的拍了拍炮口,“正是因為這種設計,這紅夷大炮的威力遠勝弗朗機炮,射程可達八里之遠。”
“八里之遠?就是古之名將李廣用強弓全力一射,也達不到這麼遠吧?”崇禎開懷大笑,周圍人也連忙跟上恭維吹捧。
更有人表示,傳言奴酋努爾哈赤就是死在這種火炮之下。
正要離開,崇禎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又回身問向徐光啟,“你這紅夷大炮,它打得準嗎?”
徐光啟聽到問題老臉一紅,答道,“這紅夷大炮雖然威力大,但是準頭卻是有偏移,再加上佈置在城樓上限制了炮角,靠近城池的地方便成為了盲區。”
他又指著那些語言不通的洋人道,“而且這門炮彈道平直,非熟練炮師不可發揮其威力。因此還要倚靠這些葡萄牙技師出力。”
崇禎聽徐光啟所言倒也誠懇老實,便未再作刁難,而是溫言安撫了一番。
只是崇禎突然覺得自己好像遺漏了什麼重點,眼下卻怎麼也想不到是什麼了。
視察完這些國之重器,崇禎又在畢自嚴等民政官員的陪伴下,檢查起戰前在城內所儲備的各項物資。
打戰就是打後勤。
後勤需要的,不僅僅是糧草,還有淨水、藥材、硝石、硫磺、木炭等各類民用和軍用物資。
明朝曾有人統計,光是一座小小的縣城,要做到守軍人人足食,民眾不至於餓死,都需要兩千石糧食。
偌大一座京城,需要多少糧食?